据组委员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呈现一场国际性的文化盛宴、一幅中外艺术家宏篇巨制组成的壮美画卷,南京国际美术展的各项筹备及运营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此次美展得到了全国艺术界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的一致关注,著名水墨画家嵇亚林先生将携佳作亮相南京国际美术展,并充分肯定了美展在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实践。
嵇亚林,1957年出生,江苏东台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江苏省文化厅研究馆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委员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化出版社书画院艺委会委员,《艺术百家》编委会委员。历任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江苏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现任江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1989年以来有50多件(篇)国画及理论文章在国内入展、获奖、收藏或发表。
嵇亚林的作品多以水乡自然风貌为题材,充满田园野趣,以此反映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向往纯朴、恬静、和谐的生态环境,把笔墨语言与物象写生、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努力追求形式语言与意趣的统一。
嵇亚林认为,在当代水墨创作方面,作品应该具有“时代气息”,紧扣时代的脉搏,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认为,当今中国花鸟画的命运只有两条:要么因循守旧被时代所淘汰,逐渐走向消亡;要么在继承发展中创新,以其特有的笔墨意象,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事物、反映人民生活的审美意识,从而跻身世界艺术之林。”,“时至今日,在花鸟画创作中怎样才能体现出与时代相随的笔墨语言,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事实上笔墨不仅是一种艺术语言,更是一种能够表达作者情感,传达其审美判断的精神载体。在强化笔墨语言本体功能的同时,应当以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写当代之形,以自己感悟与情怀造本体之象,由此激发和创造赋有个性的现代笔墨语言。”
嵇亚林作品《秋日倩影》
在创作实践中,嵇亚林一直秉承着对笔墨“时代性”的探索,在创作中注意保留概括、洗炼、情趣、气韵和意境等传统笔墨特质,在笔墨形态上力求形神兼备、格调高雅,以反映当代审美品质。在题材上把握住反映现实,表现形式上注重构成布局,艺术品位上注重修炼色彩,笔墨技法上体现创新精神,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和审美情感,而体现了时代精神,焕发出时代之大美。
嵇亚林除了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水墨画家,还是一位热衷于学术研究和艺术活动的学者,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郭沫勤为其所著《文化行迹》一书作序,其中写道:“他从事文化工作30多年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砥砺向前的印迹,细读这些文章,你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在前进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体会到他对文化事业,尤其是群文事业那样的敬业和执著。”
嵇亚林作品《水乡情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嵇亚林对于整个江苏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当下文化事业发展的热点一直相当关注,对于此次南京国际美术展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肯定,他认为社会力量办文化,潜力巨大、势头良好,要保障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只有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共同参与的多元体制,才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走出一条繁荣之路。
南京国际美术展很好的实践了文化事业发展的多元化之路,契合了深化改革、融合发展、文化消费三大机遇,在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市场化文化创新体系上做出了有效探索,也是迄今为止由中国民营机构发起主办的,以国际规则为标准,面向全球征集参展作品的最大规模的美术展,是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典型标杆,本次美展预期用6年滚动投入30亿资金,通过艺术家成长计划,发掘、培养国际上认可的中外美术艺术家,建立建设国际认可的现代化艺术品公开市场体系,全面提升中国美术家和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的影响力和地位,为江苏乃至全国文化事业、公共文化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编辑:文凌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