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粉猫难续大黄鸭传奇
0条评论 2014-06-06 09:11:3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陈杰

大粉猫复制大黄鸭?难!

大粉猫复制大黄鸭?难!

“大黄鸭之父”霍夫曼携新作“大粉猫”在端午节期间正式亮相上海世纪公园。过去的七年间,霍夫曼带领大小各异的“大黄鸭(“大黄鸭”竟然如此流行,实在值得反思!)”成功创造了一场商业奇迹,仅在2013北京设计周上,大黄鸭所带动的衍生品和旅游业收益分别为达700万元和2亿元。然而与大黄鸭不同,大粉猫(大黄鸭之父带来新作大粉猫)落户上海后引发颇多争议,在专家看来,不符合公众审美需求的大粉猫或难续商业传奇。

新作沾光大黄鸭期待被追捧

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在5月30日开展的艺术设计双周展上,带来了他献给中国观众的新作“大粉猫”。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大粉猫有着10米之巨的身高,双手张开、面露神秘微笑,引人注目。作品全身由竹条编织而成,白天看上去是红色的,到了晚上亮起灯时则变成粉色。

主办方ARTY杂志社副总经理骆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大粉猫是霍夫曼受邀为此次艺术展全新设计、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原型来自霍夫曼在上海复兴公园时偶遇的一只流浪猫。霍夫曼在春节期间游览中国时,看到了竹子这一原材料,因此想到了通过竹子展现作品外观。“区别于国内其他的当代艺术展,双周展这项展览分为设计和艺术两大部分,面向全民,所以我们邀请了大黄鸭之父,为上海创作大型公众装置艺术。”骆琳说。

去年,霍夫曼风靡世界的大黄鸭来到了中国,每到一地便立刻引起轰动,仅在香港展出的短短一个月,便吸引了超过800万观众。热度未退的大黄鸭让大粉猫沾光受追捧,公众开放日第一天便引来参观大粉猫的观众排起了长队。

运营展览暂未涉猎衍生品

去年大黄鸭在中国不仅声名大噪,吸金方面也不含糊。数据统计显示,大黄鸭去年在北京园博园两个月时间带动超过2亿元的衍生收益,可谓赚得金银满钵。那么此次大粉猫的商业开发是否会延续大黄鸭模式呢?骆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暂未考虑为大粉猫像大黄鸭一样商品化操作,也没有与霍夫曼有衍生品方面的合作。

“大粉猫是个全新的作品,霍夫曼对于它的衍生品授权十分谨慎。展出结束后大粉猫不会被移走,将定居上海。我们可能在获得霍夫曼授权后,开发一系列衍生品。”骆琳表示。此前,大黄鸭成功制造出带动旅游、衍生品等休闲消费链,仅北京设计周为大黄鸭开发的十余种相关衍生品就吸金近700万元。目前,大粉猫引发关注仅直接带动了公园收入的增长,每个参观者需要购买10元的公园门票。

未来缺乏故事难续传奇

尽管有“前辈”大黄鸭的成功先例,但大粉猫似乎在中国并没有遇到热捧,不少现场观看过大粉猫的观众直呼“看不懂”、“长得太凶残”,就连业内专家也坦言不看好大粉猫未来。

“大粉猫不会成为第二个大黄鸭。”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专职副理事长、秘书长宋慰祖对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在他看来,公众艺术装置能否受到公众欢迎在于设计本身是否符合观众审美。“大黄鸭之父”仅仅是个卖点,知名艺术家与设计师影响力和粉丝效应难与明星媲美。

霍夫曼曾表示,猫并非自己喜欢的动物,包括大粉猫在内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根据场地和氛围寻找适合的形象进行创作,“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接地气’”。但在宋慰祖看来,大粉猫是为展览“生造”的形象,中国元素浮于表面难获得认可,“中国人没有对猫的审美需求,竹子也并非是中国传统的表现载体”。

业内人士表示,大粉猫的商业营销策略缺乏卖点。作为公众艺术作品,大粉猫背后缺乏故事,人们很难感到亲切。北京设计周负责人曾辉认为,无论是黄鸭漂洋过海的传奇还是浴缸中的温馨回忆,都为大黄鸭形象注入了人的性格。

在宋慰祖看来,“定居上海”之说也减少了大粉猫的关注度。“新鲜劲儿过后,艺术品很快会沦为游客拍照的‘背景板’。此前大黄鸭仅在短期内展出,饥饿营销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刺激了观展热情。”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