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艺术小镇” 名片越擦越亮
0条评论 2014-06-06 09:31:00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毕国学

今年3月2日,大芬著名画家陈求之将书画作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所拍11万善款捐给了抗战老兵。

今年3月2日,大芬著名画家陈求之将书画作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所拍11万善款捐给了抗战老兵。

十年磨一剑。

十年前,深圳举办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产业模式,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分会场。同年,大芬油画村获颁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是大芬油画村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和作为深圳文博会分会场的第十个年头,大芬闪亮迈入“双十年”时代。

5月中旬,恰逢第十届文博会在深圳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协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执行主席王永章,龙岗区领导杨洪、冯现学等领导和嘉宾齐聚大芬共同见证“整装”再出发的十年大芬。

大芬要发展原创提升学术品位

“大芬的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以及各界专家的关爱与支持,正是有了这样的鼎力支持,大芬油画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才走得这么轻快,这么顺畅,这么平稳,这么卓有成效。”王永章如是说。

作为大芬村十年发展的亲历者,刘大为曾坦言,大芬应该从一个低端的油画复制品制作点发展成集低、中、高档不同层次的油画艺术品生产的源地,甚至是经营的源地,交流的源地。尤其是要逐步发展原创作品,使它的学术品位不断地提升,还要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不断参与,才能使这片园地健康成长。

新老客家人共同擦亮大芬名片

五月的大芬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一幅微大芬折页让时光倒回十年前。

回顾大芬十年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见证大芬十年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不能不说一个人——大芬油画村村长洪碧伦。十年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布吉大芬村本土人,他和他的村民们以客家人的淳朴、真诚和好客,以及对文化的渴求,对艺术的顶礼膜拜,接纳了一批批的新客家人和“洋客家人”。十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大芬美术工作者已成为地地道道的新客家人,他们在大芬或成家、立业,或“成龙成凤”,有的甚至成为名家、书画“大腕”。因大芬村长和他的村民们有着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十年来,新客家人都在心中为大芬村长和他的伙伴们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今日大芬,新老客家人共同擦亮了大芬这张闪亮的名片。

大芬艺术家把书法发展到了极致

“笔势行天马,泼墨御长风”。大芬是美术工作者成才的摇篮,大芬太阳山艺术中心陈求之的话语恰好道出了大芬人十年打拼的心路历程。从安徽老家赤手大芬打天下,作画、卖画,能在大芬村有间自己的画廊十年前还是陈求之的一个梦。如今,他不仅有了徽派结构上下几层的艺术馆,而且还被北京人看好,每年在深圳、北京间飞个不停,他潜心数年修炼创作的惟妙惟肖的特色字画,令许多人激动不已。陈求之明白,他之所以成功、知名于美术界,因为他身后有闪闪发亮的名片——大芬。

“陈求之的书法、绘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笔墨的张力、感染力还有表现力。”一次,刘大为一行随中国政协到深圳大芬油画村做文化市场考察的时候,来到了陈求之艺术馆(太阳山艺术中心),为他的非凡的创意赞叹不已,惊叹陈求之把艺术馆设计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的艺术馆。刘大为说,我们很振奋,觉得这位艺术家确实是一位非常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它虽然是书法文字,但是他把它作为绘画这样一种表现形式,将书法的表现力发展到了一种极致。

大芬“大熔炉”助许多人梦想成真

大芬还是所爱心大学校,在龙岗区委宣传部、区文产办、布吉街道办、大芬管理办的精心呵护下,许多残疾人在大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造诣,还通过不断学习由画师转型为原创画家。来自梅州的残疾人傅小兰不仅在大芬找到了爱情,喜结连理,而且原创技艺不断提升。就在上月落幕的本届文博会上,大芬残疾人揭伟峰一举夺得市第二届绘画技能竞赛一等奖。而他最大的心愿则是“我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为抚平大芬残疾人的心理创伤,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大芬著名画家蒋庆北呕心沥血,数年如一日免费为他们教授原创油画技能。揭伟峰就是蒋庆北的残疾人弟子之一。

凤凰涅槃。林树森、贺克、杨化喜、杨福徐、杨文等大芬“菜鸟”,经过十年历练,如今个个羽翼丰满。林树森作为大芬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第一人,归来后技艺精进,频频“应招”进京创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原创画家。经十年打拼,贺克一举考取国家注册拍卖师,成为大芬油画村拍卖“第一槌”。大芬“三杨”(杨化喜、杨福徐、杨文)则由画师迈入了画家的艺术殿堂。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