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孙佩苍》孙元 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42年1月3日,距离四川美术协会“第一次美术展览”开幕仅剩下短短几天时间,作为此次美展主要出品人之一的美术鉴赏家、收藏家孙佩苍却离奇猝死,大量重要藏品和用多年心血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手稿蹊跷丢失。令人唏嘘的是,他竟未留下一本书一篇稿一个字给后人。历史似乎要将他的履历、思想、收藏记录与死亡、藏品的丢失真相一并隐藏起来。
然而,孙佩苍没有想到的是,60余年后,他死后才出生的孙子孙元开始寻找祖父踪迹,但只能从旁人的回忆录、历史研究文件捞取片段拼凑,历时七年查找终于写成一本书—《寻找孙佩苍》。
《寻找孙佩苍》,这本有关孙氏家族的“寻找之书”,最近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为此书作序《只有一位孙佩苍》。台湾著名作家齐邦媛致信作者:“您在这断裂漂泊的世界寻找令祖父孙佩苍的踪迹,即是历史的延续”。而孙元自己说:“这不是一本历史考证书,只是个人对真相和公正的追寻。”
民国传奇,画界美谈
孙佩苍,祖籍辽宁沈阳,毕业于巴黎美术学校,曾任东北大学教授、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第一收藏家。旅欧期间凭一己之力搜购了包括库尔贝、德拉克洛瓦、列宾、苏里科夫以及徐悲鸿、张大千、陈老莲、吴作人等大师的原典,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是其至交好友,吕斯百、王临乙等以师相称。
“长于收藏的祖父孙佩苍必有记录的习惯,他多年撰写美术史肯定会仔细保留笔记和信札,并有相当的参考书籍”,孙元说,“然而,1942年1月孙佩苍去世后,这些书信笔记连同大量的收藏全部丢失,1968年中央美术学院归还美术品时也不见踪影。上世纪7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副院长告诉我连锅端去的孙佩苍物品中连小学课本都有,后来又得知其中至少有四件孙佩苍的手稿和笔记。”
在陈丹青看来,孙佩苍的故事实在是民国的传奇,是画界的美谈,是一份尚未明了的家族疑案,更是中国近代史屡见不鲜的糊涂账。“今世,中国民间已有若干心存抱负的买家,出手惊人,藏购二十世纪欧美著名艺术家作品,若论这辈藏家的先驱,无疑,是孙佩苍;若论目下中国人藏有十九世纪大师作品者,则唯孙佩苍一人而已。所幸孙佩苍留有这批珍藏,而他的孙子,正以手中撰写的这本书,走在找寻父祖的路途中。我在三十多年前得缘亲见那批真迹,三十多年后,得识孙元先生,在我心中,二者于是合一,成为传奇。”
家人对祖父讳莫如深
孙元表示,家人对其祖父孙佩苍向来讳莫如深,“父母说他死得很早,和我没任何关系,对我没影响,知道得越少越好”。而让孙元立志寻找祖父孙佩苍的人生故事,始于2006年大姐孙葳到香港去徐悲鸿和蒋碧薇之子徐伯阳家作客时,徐伯阳送给大姐的一套香港皇冠杂志社出版的《蒋碧薇回忆录》。此回忆录是迄今为止仅有的孙佩苍在法国、欧洲研习和生活的文字记录。“回来后,姐姐把书给我说:‘书里不少处写有爷爷的事,是迄今唯一的记载。’我一页一页翻看,在一行行字句里扫描,寻找孙佩苍的名字,找到了,就仔仔细细阅读,接着再找,确有多处。”
“书中蒋碧薇极为伤感地用三百多字提到爷爷的去世,而我疑惑的是她为何说‘这样的结局,实在太凄惨了’,那‘灰蒙蒙的一片,气压非常的低沉’的字句只是描绘天气?莫非有什么不便道出的隐情……”
“蒋碧微对祖父的记录到此终止。我的疑惑却由此苏醒警觉。祖父的名字已不是‘孙佩苍’三个简体或繁体的汉字,他已在书中站起,在迷雾中现身,撩拨着我的神经。”孙元说,“我想穿越回九十年前的欧洲看到更多的精彩,依附其身观览激动的民国史,看到祖父孙佩苍的生活、事业、理想、遗憾和死亡的真相。”
没留下任何只言片语
谈到寻找祖父的过程,孙元说自己手中没有孙佩苍留下的一片纸、一个字,无法还原他的生平,只能尽力而为。他如此描述:“登互联网,进图书馆;上沈阳,访成都,去台湾,跑日本,飞美国;查档案,翻旧报,看微缩,网购书,阅存本。走访打听请教,下载复印拍照,几年下来囫囵寻到一些信息。”
孙元表示,“寻找中亦有苦乐和苦中作乐”,比如他曾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用两个小时逐页翻看叶景葵的《卷盦书跋》,却始终未找到互联网显示与孙佩苍的两处关联时,沮丧不已。又如从网上订购到全套的《静晤室日记》,在五百多万的字海中捞到十一条孙佩苍的记录,还意外得知父母在三台举行婚礼的时日,欣喜之余甚觉此番花费物有所值。当然也曾数次满怀希望翻书阅件却一无所获。然而,无论如何,通过不断地寻找,孙元提高了对孙佩苍的认知:“祖父不仅是民国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也是一位为国家统一和独立作出力所能及贡献的爱国者”。
非专业写作打动编辑
讲起《寻找孙佩苍》的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艺术馆编辑周昀介绍,该书最初是陈丹青推荐来的。“书稿的作者是一位从未进行过专业写作的退休工程师,这在我们出版过的书里是非常罕见的,但是看完书稿后,大家都被打动了。当时我正好看了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感觉这本书也是在讲一个类似的故事。当然它首先在美术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关于西画东渐的历史,关于民国时的美术教育,关于徐悲鸿等人的经历,这本书提供了很多之前没有人注意到的材料。”
孙元说:“本书试图用不完整的历史片段再现祖父孙佩苍的生平、收藏、政治倾向,并对他的死亡、藏品遗失和被历史湮没提出质疑分析。遗憾的是我甚至不能写出他完整的履历,更不要说年谱。只能做到每个事件以历史记录为依据,有多少写多少,不敢肆意发挥想象。”
周昀表示,书里所有事实均有出处,一些可疑之处和未被证实的猜测,该书基本都没有收入。“这样的写作保证了本书的可信性,而我在编辑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也基本可以通过与作者孙元先生的沟通得到解决,他对于历史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在周昀看来,对于此书,从另一方面来讲,“更看重的可能是一个从未见过祖父的孙儿对家族史的追寻。如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而我们对于历史的探求,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我们如今的处境。”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