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中华瓷都景德镇 “似玉非玉”饶州窑
0条评论 2014-06-18 09:33:1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罡
饶州窑,现在称景德镇窑。景德镇早在汉代就开始烧瓷器,但很粗糙。饶州窑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著名的一个窑口,尤其到宋代以后的元、明、清,宫廷御用瓷都在这里烧造。宋代是饶州窑走向辉煌,成为“瓷都”的开始。宋代饶州窑主要烧造青白瓷,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而得名。加之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致密细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饶玉”和“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的“玉枕纱窗”,“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可见宋代饶州窑的青白瓷在当时和后来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得天独厚 名扬四海
 
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所谓高岭土,指高岭那个地方发现的瓷土。高岭土后来被世界公认为是烧瓷器最好的原材料。18世纪以前,欧洲人不知道我们用什么来烧瓷器,所以对中国制造的非常洁白,而且强度非常高的瓷器感到很困惑。
 
景德镇在北宋以后,开始走上创新之路。唐代中国陶瓷的格局是南青北白。景德镇创新的瓷器叫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
 
由于景德镇的瓷土好,烧造出的瓷器质量堪称有史以来最好的。瓷器的洁白度非常高,釉色也配得非常好。元代蒋祈在《陶记》里说:“景德镇有窑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景德镇造的瓷器非常洁白,没有任何瑕疵,把它卖到任何地方,都有饶玉之称。“饶”是地名,饶州府。中国人对玉的感受非常强烈。在天然材料中,中国人对玉的崇敬心理超出其他材料,所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玉文化。蒋祈就赞美景德镇的瓷器,跟玉器一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的宋代烧瓷遗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窑等多处,其中以景德镇市东南的湖田窑遗址规模最大,产品丰富,质量精良,最有代表性。景德镇瓷影响到南方各省,形成了遍及江西各地和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诸省的景德镇窑系。宋代景德镇窑瓷器曾畅销南北各地,流传于世与墓葬出土的器物很丰富。多年来江西、江苏、辽宁、浙江、 湖南、 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河北、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的30多座纪年宋墓中出土了多达18种器类,近 300件的景德镇窑瓷器。南宋时,景德镇窑产品远销海外如南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
 
影青出世 瓷玉难辨 
 
人们第一次看到宋朝影青釉的时候都会非常震惊。影青瓷非常薄,颜色非常清亮。简直感觉吹弹可破。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称影青是“素肌玉骨”评价非常高。有人说柴窑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实际上这四个比喻描绘影青是最为准确的。它就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非常地薄。“影青”的名词是民间俗称了。在史籍最早的记载就叫“青白瓷”。还有人叫“映青” 。给人感觉显得非常亮。
 
宋代影青瓷,胎质灰白细腻,坚致。胎体轻,薄,透亮,器内壁明显看见手工拉坯留下的圈纹。釉色白里透青,青中闪白,给人是晶莹剔透,非玉胜玉的感觉。器物通体釉色似青私白,凹凸的积淀处,釉色显湖绿色。由于影青瓷的胎体薄,用器物敲之,声音清亮悦耳,使人真正感受到影青瓷那种“薄如纸,声如磬”的意境。宋代影青瓷的器形,大多也是瓜棱形,壶和罐的瓜棱形常见,壶流较长,微弯,弯度和流口削切力度,显得利落,刚劲有力,恰到好处。器物外壁挂釉到足底,圈足底露胎,底足露胎处,有粗砂煤渣垫烧后的粘连痕迹。
 
宋代影青瓷,其实也是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陶瓷器物的巅峰之作,其工艺,釉色,器形,胎坯的生产质量,并不亚于宋代的五大名窑。这点迟早会被喜欢收藏陶瓷的朋友以及陶瓷研究专家学者所认可。真正器形,釉色,胎体,工艺高质量的宋代影青瓷,也是难得一见。
 

编辑:李罡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