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一直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随着金融资本不断进入艺术市场,市场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从简单的个人爱好,衍生出一种新的财富管理类型,艺术金融实际上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务。
6月20日下午,在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14中国艺术资产高峰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就“艺术金融背景下的艺术银行业”进行了演讲。
艺术市场盘整艺术金融受挫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刘双舟发现,艺术金融和艺术市场大概成正比关系,而且几乎同步。艺术市场好的时候艺术金融得以良好发展,艺术市场盘整时艺术金融也受到较大影响。
2013年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前提下,艺术市场呈现的是“西升东落”的趋势,欧美市场上升,中国市场略有下降。德勤发布的全球艺术金融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之前大概5年,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速度最快。“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艺术资产化,一个是高端客户表现出对艺术金融服务的需求,这些原因让艺术金融化发展在前5年速度相当高。”但是,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在2012年开始出现转折。“中国的艺术基金在2012年艺术市场达到最高峰,同时艺术基金总额也达到最高,2012年大幅下滑。”刘双舟说。
德勤2013年发布的信号报告则显示,2011年艺术投资基金大概管理资金总额达到15亿,但是到2012年减少了70%。去年29个基金到期,但是发行只有10个左右。与此同时,艺术市场交易额下滑了一半。
艺术金融面临安全与效率的难题
在国内,艺术金融的模式并不少见,但无论哪种模式,都要解决两个问题。
刘双舟称:“第一就是安全,是指这个模式的风险可控,但是艺术品是非常态化的,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资产,这让它的安全问题都集中在环节里面,安全和模式没有关系,而是来源于这个模式经历的环节。”
其次,艺术金融另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效率,“金融活动肯定要求带来效益。哪个效益更高,是设计金融模式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恰恰效率问题不是艺术本身的,而是市场角度分析的问题。效率主要指向艺术金融的模式,拍卖、典当、信托、基金、保险等都有效率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拍卖比较风光,而其他的很难赚钱,因为拍卖有拍卖法,有制度,成立一个拍卖公司有一些要求,从盈利角度来讲效率更高。”
其实,在艺术金融的环节中,艺术品绕不开的确权、鉴定、保险、税收都属于安全问题,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市场风险。刘双舟认为,从理想模式而言,把艺术金融做好至少需要三种法律,“一是金融法,二是关于艺术品方面的法律,三个是当两者结合成一种新的形态时,需要专门的法律。”但可惜,我国关于金融的法律很多,关于艺术品的法律却极为少见。刘双舟认为,这也是这些年国内艺术金融发展受限的一个客观原因。
艺术银行有两个方向可以走
此外,刘双舟还分享了国内外艺术银行的发展现状。
艺术银行最早源于加拿大,1972年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成立了一家艺术银行,其目的是支持本土艺术的发展。在此之后,艺术银行的发展开始出现两个方向,一是沿着加拿大最初的创意设计发展下来,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韩国的艺术银行,旨在促进本土艺术的发展。
另外一种艺术银行并非传统的银行,而是在银行里面开展和艺术相关的业务,这种模式主要是从私人银行发展起来的。
考察我国台湾地区的艺术银行后,刘双舟发现,“我国台湾地区艺术银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民众的美学素养,活络艺术市场,艺术银行由政府出资,收购本土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只租不卖,租赁的对象为政府机关、机场、车站等公共空间。”
刘双舟认为:“这种思路和目的很清晰,是要让更多的创造性作品进入艺术市场,对艺术家的影响比较大,他们认为作品进入艺术银行更有成就,所以这种模式实际上跟金融业没有太大关系。”
另一类以欧美银行为代表的艺术银行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思路——艺术银行业务。比如瑞士的联合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和巴黎银行等,这些银行的私人银行在针对高端客户提供服务时发现,很多客户对艺术品有相当高的热情,银行投其所好开始主动承担此业务,请艺术家讲座、咨询,为客户投资艺术品服务。最初只是陪着客户看展览,参加拍卖会,后来业务发展相当完备。
刘双舟称:“比如瑞士银行的艺术银行,业务包括对艺术市场的研究、鉴定评估,还有保全、运输、代买等,让艺术品更直接的变成一种资产投资对象。”
艺术银行应支持本土艺术发展
中国大陆2005年开始出现“艺术银行”,有些机构参与了很多实践活动。在刘双舟看来,大陆的艺术银行发展暂时还不存在类似我国台湾地区那种艺术银行的方向,更多偏向于美国的艺术银行,多以基金、信托、质押的模式出现。
只是这种实践在2012年开始出现困难,“一是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这是一大背景,银行的高端客户越来越多,虽然想投资艺术品,却觉得风险太大而不敢投资。另外艺术银行业务发展的鉴定和评估这两个核心问题同样制约着国内艺术银行的发展。”
与此同时,艺术金融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缺失也是制约目前艺术银行、艺术金融化发展的另一大问题。尽管目前艺术管理方向的人才越来越多,但鉴定、评估方面的却很少。
对此,刘双舟建议,应该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拿出资金来支持本土艺术发展,类似台湾艺术银行的模式,首先把艺术家和艺术市场做起来,“我们现在的建议是希望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口号下真正把钱拿出来效仿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建立多层次的支持本土艺术发展的艺术银行,在银行发展过程中培养自己有公信力的专家团队。”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