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舟:2013的艺术品金融化趋势
0条评论 2013-04-22 13:02:12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刘双舟

刘双舟:2013的艺术品金融化趋势

刘双舟:2013的艺术品金融化趋势

2012年的艺术市场除了回调,再回调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文交所、“查税门”等与艺术品基金相关的艺术事件。随着2013年的到来,市面上统计的艺术基金更多达29款要到期兑现,飞速发展的艺术品金融化趋势仍然会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基金的隐患:管理的不透明和退出渠道的单一化

“虚实结合,结合交易中心做相关产业链的开发。”甘学军的反应一如既往的直接干脆。

早在2011年,甘学军就曾出任龙藏天下艺术品投资基金出品的“中信-龙藏1号”的负责人,在意识到市场风险后,最终并没有真正启动这支基金。如今再次涉及艺术品投资基金,甘学军已经把重心转移到了厦门。

和甘学军一样,摩帝富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早在几年前就在国内几番尝试发起艺术品信托基金,最终选择放弃,转战以“定额资产管理”的名义管理着数只艺术品私募基金,截止目前,其总金额已经达到4-5个亿。

困扰甘学军、黄文叡等市场专业人士的问题主要基本集中在基金管理的不透明和退出渠道的单一化。早在2011年,黄文叡在自己的撰文《西方艺术基金模式解析》就提到:过去几年,中国境内仅有少数几个艺术基金,但非全数投资在艺术品上。例如民生银行发行的“艺术投资计划”1号与2号产品,虽以艺术投资为名,但投资标的却也包含股票,且由银行募资、操作管理兼发行,没有独立的监管与稽核机构。至于由国投信托发行的数个艺术基金,则清一色属融资产品。……2010年以来,中国内地房地产集团、拍卖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策展人与画廊等,前赴后继投入艺术基金的募集,艺术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令人眼花撩乱。例如中艺达晨艺术投资、当代置业的艺术基金、泰瑞艺术基金以及中博雅艺术品投资基金等等,规模从数千万到数亿人民币不等,至于投资标的,大多未明确揭示,仅以艺术品或艺术品相关业务投资等笼统含糊的方式带过。众所周知,中国的艺术市场,一向炒作多于收藏,如今在政府提振艺术市场的刺激方案加持下,加上市场闻风而至的投机资金,未来在某些炒作过度的艺术区块,可能再现泡沫化危机,风险极高,不可不慎。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