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媒体艺术PK公众接受
99艺术网:有普通公众反馈说像进了科技馆,您怎样处理展览的传播与公众教育问题?
张尕:这是一个误区,一碰到技术,就会想到是科技,实际上你到真正的科技馆去看一下,是完全两个概念。受众肯定是有考虑的,首先作品本身是大众可以接受的,很简单就是能够欣赏,感受到好玩是很重要的,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经常会有人问这个问题,这是艺术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陷阱,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那么看,艺术的意义不在于直接解读,能让你心里动一下就足够了。
99艺术网:展览过程中也出现了几处硬件故障,作品现场“宕机”。
张尕:其中有一个作品桌子是震动的,震动太大,前两天震裂了,现在修好不是天天开,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所有的东西都要插上去才能开,很多技术层面都隐藏在背后看不见。维修、维持这个展览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是美术馆总体来讲还是做得不错,国际上很少有一个博物馆能够这样做,相对中国美术馆有很长的历史,但是也没有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的展览。
99艺术网:有艺术家、批评家也来看了展览,在微信上分享感受说这次展览作品整体比较平,有些作品思路陈旧,您怎样回应这些质疑?
张尕:我听到恰好相反的声音,我听到的声音是这一届比前两届都好。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一届做得非常平和、低调,但是非常细腻,有更多需要去嚼的东西。我个人认为从布展的角度来思考,前两届的建筑成份已经占了很大块面了,所以这一届就完全去掉了,完全回到作品本身的位置和场地。我认为每届都有不同的特点,都说了一个事情,是展览本身也不是展览本身,二者的结合点是最重要的。
四、新媒体艺术收藏还有多远?
99艺术网:今年的新媒体作品有收藏吗?
张尕:这个展览不会有收藏,博物馆展览不是买卖,这个肯定不会。
99艺术网:中国美术馆有收藏参展作品吗?
张尕:前两届有一些艺术家捐赠了,但不多。而且中国整体来讲虽然收藏家很多,但还是画收藏最好,总有一个过程,很简单当初录像、摄影也没有人收藏,装置、行为都没有人收藏,现在都可以收藏了。今天展出的这些东西可能超前一点,今后可以翻一下历史,它会告诉我们的。
99艺术网:中国美术馆本身有考虑新媒体艺术的收藏吗?
张尕: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资源,我想范迪安先生也在考虑,这个是美术馆重要的项目,新媒体艺术的收藏会不会变成现实,也是有可能的。
五、是时候做评估了吗?
99艺术网:连续三届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都是您策划的,三届展览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张尕:可以这么说,后两届主题都是从第一届延伸过来的,第一届是2008年,题目叫做《合成时代》,是探讨当下大技术时代中的所谓合成到底需要什么。当时分了四个块面来探讨今天社会形态的构成,一个叫做“身离其境”,跟“身临其境”是相反的;第二个叫做“情感数字”;第三个叫做“现实重组”;第四个叫做“无所不在”。分别探讨在技术状态下人跟自身的关系、物件之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以及无所不在的网络关系。
第二届主题是《延展生命》,就是第一届“身离其境”的进一步地深化、扩展。
今年第三届的主题叫《齐物等观》,实际是“情感数字”这个主题的延伸。新媒体都是在数字媒介的大范畴里边展开的,我就把这个东西讲得更透、更细腻、更具体。
当初做第一届的时候没有想到会这么发展,后来自然而然就形成这样一个脉络,接下来我想还会延着当初铺开的另外几个面去展开。
99艺术网:您如何评估新媒体艺术三年展的影响和成效?
张尕:我觉得有三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中国美术馆已经牢固地建立了作为国际平台来展示、探讨、研究新媒体艺术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所有这些方面是对当代艺术话语霸权的强有力的挑战,这也是做这个展览的诉求之一。
第三,这种挑战本身反过来开拓了新的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把艺术创造扩展到“人”之外更大的空间里去探讨,摆脱了非常现实的实用主义的逻辑背景。
编辑:赵成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