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报告】孙志中:新水墨是中国年轻画家的必然选择
0条评论 2014-06-27 09:31:3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孟语
编者按:近两年,新水墨在市场上迅速蹿红。在这股热潮中,为何青年艺术家纷纷倒戈?艺术界大腕也先后转型跨界?新水墨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艺术机构如何甄别筛选自己的推广对象?99艺术网专访了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一探究竟。
 
新水墨具有多样性面貌
 
新水墨的多元性很显著。有的人非常讲求形式感,有的人在欣赏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观念性表达,有些人可能没有特别强的西方观念,更多地是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一些文化表达。也有的画家试图把中国的笔墨造型,把传统的笔墨语言尝试在自己的绘画里边深入地运用。因为他们年轻,可能在书写性的训练上,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是他们中间有一些人会更多地把笔墨,尤其是用笔、线条的造型方面去做很多设计,使得作品里的笔墨呈现出一定的传统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表现,或叫做传统的笔墨美感。这么多取向就构成了新水墨的多样性面貌,同样也给新水墨的评价标准带来了一个新的变化,如何来判断什么样的新水墨是好的绘画,是好画,是好的学术标准,是好的学术表现。这就变得也特别多元了。
 
新水墨是中国年轻画家的必然选择
 
作为年轻的画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国的新的社会时代里在传统的学养跟笔墨的能力方面做大力的训练和提高,他们一方面受到西方艺术的拉动,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的限制,这些都使得新水墨成为大多数中国年轻画家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是有这样的一个机制,如果现在出现了在形式感与观念意义上非常独特的画家,我们认为他们是成功的,另外如果有的画家在同时能够坚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笔墨语言与文化学养,我想中西融合可能走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路子来,这是我们更应该期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新水墨如果不脱离传统,更容易成就大师。这种作品更容易被中国人认同,因为我们开拓绘画,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感情,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审美的趣味,不仅仅是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也不仅仅是在西方的形式上去创新,所以说这两个方向的阐述,我们都应该有所期待,有所期许。这是我对当代新水墨的看法。要强调一点是新水墨它所面临的一些挑战、限制就是作为新水墨的画家他有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在将来所面对的尴尬也是我们需要给予关注的。
 
持续梳理三十年中国绘画脉络
 
正观美术馆其实非常想做的是八十年代以来三十年中国绘画发生的这样一种复杂的变化,多样性的表现,不断地进行学术梳理。从传统到西方,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每一种探索都去关注和分析。通过这种梳理我们希望在几年之后正观能够给关注中国画的人士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这三十年来中国绘画是如何发展,对当下的绘画状态应该如何认识,以及对今后的绘画发展如何去做判断,在这些方面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其中新水墨作为一个最大的绘画群体,最值得期待。同时我们又看到他们是受到限制的,如何突破这种限制来达成我们的期待和期许,也必然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我们今后会安排相关的学术活动。
 

编辑:孟语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