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人们求生存、祈吉祥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部落图腾,以及当时器皿上的装饰性纹样。表现在图形艺术中,吉祥符号、吉祥纹样似乎从装饰形成之始便成为主题而流传至今。到明、清是吉祥纹样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吉祥”几乎成为装饰的唯一主题。蝠、桃纹从什么时代开始作为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尚不清楚,但从有关器物看,宋代有桃形器,如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银桃形杯、上海博物馆藏龙泉青瓷桃式洗、河北定县塔基出土桃形瓷粉盒等。元代时期,有青花双桃大盘、釉里红桃纹大盘以及在瓷器的盘心出现了折枝果实图案。蝙蝠纹出现于明代,因“蝠”与“福”谐音,有在瓷器上绘百只蝙蝠,谐音“百福”。清代时期,蝠、桃纹为多见的器物主体装饰题材之一。桃与蝙蝠相结合象征“福寿”,故此又称福寿双全。此类图案通常作为主题图案装饰在瓷器的主体部位,如盘内底、瓶腹部等。镇江博物馆藏有蝠桃纹饰瓷器数件,今择选其中3件介绍给读者。
图1所示为乾隆款黄地紫绿釉蝠桃纹盘,高7.6厘米,口径40.3厘米,底径23.5厘米;敞口,浅腹,圈足,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内沿绘龙纹间以团寿纹,内壁绘八宝纹;八宝是藏传佛教的主要供器,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等8件器物组成,被藏传佛教视为吉祥象征;内底绘五只蝙蝠环绕一篆书团寿字的图案。外壁绘缠枝桃纹间以蝙蝠纹。桃纹的象征寓意即为长寿。
图2所示为雍正款洪福齐天纹碗,高4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3厘米,口微敞,圈足。腹部绘蝙蝠云纹,器腹上绘满天飞舞的红蝙蝠,间以云朵纹。以红色的蝙蝠谐音“洪福”,蝙蝠飞行于云朵间,象征洪福之高与天等齐,故称洪福齐天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图3所示为乾隆款青花绶带蝠桃纹扁壶,高24.2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5.6厘米。撇口,短颈,扁腹,圈足,绶带式如意形耳。腹部两面开光,内绘蝙蝠、折枝桃纹,组成福寿双全图案,周围绘缠枝花卉,圈足部绘卷草纹。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