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钟形杯鉴藏
0条评论 2014-07-08 09:14:35 来源:大河报 作者:桃之

唐代三彩钟形杯
唐代三彩钟形杯

钟,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属撞击器,通常作为军事或宗教场所的附设器具,用于报时或召集人群、发布消息等。钟大都刻有铭文,以祈求上天保佑。

在中国,自黄帝时起,便有钟的存在。那时的钟是祭祀、宴飨的乐器,比如“编钟”。佛教传入后,钟又成了寺院法器的一部分,梵语称为“犍稚”。《大智度论》卷二说:“大迦叶往须弥山顶,挝铜犍稚。”按《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的说法:五事须打犍稚,此五事即:“一者常会时,二者旦食时,三者昼饭时,四者暮投槃时,五者一切无常。”

唐三彩钟形杯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佛教文化艺术对唐朝各阶层审美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富民强、众苦消灭继而圆成佛道的精神追求。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