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中的“蹴鞠”盛宴
0条评论 2014-07-09 10:25:0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张舒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正在巴西踢得如火如荼,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绝对的十拿九稳,常常出人意料。西班牙爆冷回家的消息一传出,很多人捶胸顿足,谁知球迷流给西班牙的泪还没擦干,意大利又爆冷输给了哥斯达黎加,指望意大利连胜获得出线资格的英格兰也默默收拾起了行李。冷则冷矣,传统强队的爆冷尚且使球迷有扼腕的可能,面对向来发挥稳定的中国男足,大家只好举起“围观就是力量”的小旗,摆出坐山观虎斗的架势,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为自己的国家队熬夜看一次世界杯。

说到踢足球的实力,眼下的中国队估计没什么发言权,但说起足球的起源,倒是很可以聊一聊,因为历史上足球和中国颇有渊源。在古代中国,踢足球这项体育运动被称为“蹴鞠”,或名“蹋鞠”、“蹴球”、“就圆”、“踢圆”等。2004年伊始,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则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足球活动。读过《水浒传》的人大概都知道,反派高俅一出场,命运就和“蹴鞠”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发迹史可以称得上是“蹴鞠优则仕”。因为高俅的蹴鞠技术很高,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撞见,得到赏识,端王登基之后,高俅很快飞黄腾达,官至太尉。虽然小说追求戏剧效果,必然对蹴鞠的作用有所夸大,历史上高俅的发迹史也不可能全凭一球,但我们从中仍可略窥宋朝时期蹴鞠的流行,恐怕不比眼下大家对世界杯的劲头差。

相传蹴鞠始于黄帝时期,《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蹋鞠”,即指“蹴鞠”。中国与蹴鞠有关的艺术品数量很多,历史悠久,汉代文物中就有类似蹴鞠的场景出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枚西汉时期的“蹴鞠纹图案印”,铜制,印面1.6厘米见方,厚0.5厘米,是一枚双面印。凹铸图案的一面展现了两人对面,用足背颠球的场景。汉代画像石上也多见舞者、击鼓者身旁有圆形物体悬在空中的场景,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蹴鞠。画像石上的蹴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性的蹴鞠,占多数;另一类则是单纯为了愉悦身心而蹴鞠。表演性的蹴鞠属于汉代“百戏”的范畴,旁边常配有伴乐或大鼓,蹴鞠动作跟随节奏变化,表演者以高难度动作取悦观众,有些类似今天的杂技;愉悦身心的蹴鞠类似今天的健身,目的在于提高个人身体能力。蹴鞠之所以能在汉代发展流行,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转变成为表演娱乐节目。此外,汉代的蹴鞠还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部分。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然而不管是印章还是画像石,线条都较粗犷,颜色单一,关于蹴鞠的细节不分明,加之文献记载的和蹴鞠相关着作均已散佚,其形制难以确考。

唐宋以后,展现蹴鞠场景的艺术品细节生动,具体可感。拿绘画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卷》,春、夏、秋、冬四季百童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整幅画笔法工整,人物衣着细腻,四季景色分明,孩童个个天真活泼,画中有四个孩童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个人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蹴鞠不只为孩童所喜爱,皇室贵族也热衷这项运动。上海博物馆藏的《宋太祖蹴鞠图》就为我们展示了宋太祖等人在军中空闲时踢球为乐的画面。这幅画由元代钱选临摹,原图是宋代苏汉臣所绘。画中在前面踢球的两人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宋太宗赵匡义,后面观看的四人分别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明人唐文凤的《题蹴鞠图诗》云“军中之乐谅亦宜”。明代的《宣宗行乐图卷》亦有一部分表现了当时皇帝热衷蹴鞠的景象,和《宋太祖蹴鞠图》不同的是,这幅图卷中宣宗不再亲自参与蹴鞠,而是端坐在台上,观看台下蹴鞠艺人表演。古往今来能有一人包场看足球这种待遇的,恐怕也只有当时的皇帝了吧。

陶瓷、铜镜、牙雕等各种材质的器物上也常出现蹴鞠的景象。河北邢台曾经出土过“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孩儿鞠球纹八角枕”,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瓷枕长30厘米,宽18.5厘米,高10.8厘米,胎质粗松,呈浅灰色,釉色乳白。枕周边出檐,外高内低两端翘起,周边饰有两道粗细不等的墨线,内绘孩儿蹴鞠图。孩儿上着左衽剪领窄袖花衣,下着肥腿长裤,左脚着地,右脚把球踢起,充满童趣。寝具瓷枕以外,弄妆梳洗时要用到的铜镜也是为人熟知的日常用品,以背面精美的花纹着称,历经千年而不失韵味。宋代有一件著名的蹴鞠纹铜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背面铸高浮雕男女四人共同蹴鞠的画面,画面中一人踢球,一人似乎在防守,另外两人观看,十分生动。除了陶瓷和铜这样易得的材料,象牙这种稀少的材料在宋代也进入了人们制作器用的选择范围之内,现藏于安徽博物馆的宋代象牙蹴鞠图笔筒就是一例。笔筒高16厘米,直径10.9厘米,束腰,笔筒外围阴刻庭院,庭院中有数人在蹴鞠,雕刻线条均染以墨色。

说了这么多中国古代有关蹴鞠的艺术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绘画也好,雕刻也罢,文物和文献记载中所展示的“蹴鞠”和现代足球有很大的差异,最根本的不同体现在蹴鞠的竞技和激烈程度远不及现代足球。尤其到唐宋以后,蹴鞠和军队训练的联系越来越弱,变得更像一种展现技巧的“戏”,而非体力争抢的“赛”。因此,古代女子也常以蹴鞠为乐。河北邢台还出土过一个宋代的瓷枕,上绘一女子身着花布掩襟衫,下着裙,系腰带,独自蹴鞠。从她的衣饰和神态来看,当是一名普通妇女。普通妇女尚且蹴鞠,深居闺阁的贵族妇女们更是视蹴鞠如斗草、捶丸一样普通了。明代画家杜董绘有一幅《仕女图》,画中三名高髻盛装的贵族妇女,神态悠闲,在花木葱茏的庭院中蹴鞠,身旁还有侍女服侍。女子的衣袂宽大飘举,显然不合适激烈的竞速和拼抢,可见当时蹴鞠是被当做相对清闲的娱乐消遣看待的,对体力要求并不很高。此外,清代瓷器或绘画也保留有蹴鞠的图像。例如中国体育博物馆所藏的蹴鞠图五彩瓷坛盖、五彩蹴鞠图高足碗、蹴鞠图漆绘铜牌、蹴鞠图册页等。

有关蹴鞠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精美,然而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其实都有足球的身影,不过表现形式和名称不尽相同。据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就把踢麻布包裹野草制成的球状物作为娱乐。古代雅典的一件水壶上,一位成年男性用膝盖平衡球状物,一位少年在旁边观看学习;相似的物品在古罗马壁画中也有出现,只不过他们是用手拍击,而不只是用脚踢。如果各大古文明类似足球的同类运动的出现不是偶然,那么现在称足球为“全球第一运动”一点也不为过,甚至还有些“复古”的意味。但古代的足球无论形制、规则,还是运动方式,均和现代足球差异较大,即便足球起源在中国,曾经兴旺蓬勃、人见人爱是事实,也不能把它一把扯过来用做当代国足江河日下的遮羞布,艺术品带给观众的惊喜属于过去,它们不能活过来帮我们走向未来。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