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风范——民国提梁大柿壶
0条评论 2014-07-10 09:52:52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安然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物以稀为贵”,如今老紫砂器日渐难寻,喜爱者求之心切,故而仿古紫砂大有市场。紫砂老仿南北皆有,北货造型怪异,泥质不似,较易辨别,南货藉地缘优势,仿古几可乱真,大有鱼目混珠之势,新晋壶友不可不防。就现状分析,技艺精者仿老壶型色不难,仿陶刻难。新陶很难刻出老味,市场上仿古壶大多在陶刻上露怯。老刻刀法流畅,或刚劲,或文雅,线条优美,布局洒脱。反观仿壶陶刻,则机械僵硬,欠缺风味,线条缺乏虚实变化,过于注重细节,神韵全无。老壶陶刻人物线条简洁利落,甚至不着眉眼而精神自出,仿刻则形态呆板。这是老紫砂陶刻鉴别方面的一些诀窍。所以那些带有陶刻装饰并在时代流变中幸存下来的老紫砂器,是我们了解老派陶刻最好的教材。

清中期至民国紫砂盛行陶刻装饰,高手辈出,各有擅长,陶刻艺术异彩纷呈。今天介绍一款段泥提梁大柿壶,乃是民国初期几位紫砂名家合作之器。此壶通高20厘米,泥色温润,形体饱满,方形提梁,柿形壶身,翻盖塑立体柿蒂及蒂把,弯流及提梁作枝杈状突起。壶身两面陶刻:一面(图1)铭四方“霞脚云腴”双行四字阳文印款纹样,旁刻行楷正文:碧沉霞脚碎曹邺詠茶句色胜红霞美古诗咏柿句茗椀酌云腴孙觌詠茶诗清含冰蜜洗云腴僧仲殊题柿词此壶系柿式故集茶柿两物诗铭之。最后署款:戊午冬月北岩氏题并刻。印款、正文及署款三种字体各具特色,宏大、规整、洒脱,跃然壶上,令人百看不厌;壶体另一面(图2)为折枝花卉,白描清简,落款“鸿坤刻”。

紫砂壶上陶刻不仅好看,还富有深意。文中“霞脚”指经煮泡后沉至杯底的茶叶。唐代曹邺《故人寄茶》诗有“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句。“云腴”是茶的别称。宋代黄儒《<品茶要录>叙》“瓜分金子,鲙切银丝,茶煮云腴。”壶上刻此四字用以沏茶,而正文中引用古人咏柿咏茶句,契合壶之造型。且所引词句,皆出自名士异人,其中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少有文名,五岁即为苏轼所器重。僧仲殊,即僧人仲殊,字师利,俗姓张名挥,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仲殊出家前原是士子,中过进士,因生性不羁,被妻子在饮食中下毒,差点死掉,据说吃了很多蜂蜜才解了毒,捡回一命,他因此幡然醒悟,遂出家为僧,成为北宋有名的词僧,《全宋词》中辑录他的词约六七十首之多,他与苏轼交情甚厚,时有唱和。仲殊在《咏柿》词中形容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谦阳井沉朱,轻匀降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陶刻者为此提梁柿形壶用心良苦地搜集词句,精心刻绘,可见其对此壶的欣赏与重视。说起这壶上刻字的北岩氏,真是大有来历。史料记载,其为邵大郝之子,一代陶艺宗师邵大亨之侄,名云如,一名筠儒,号北岩、岩如、适然轩主人,自幼喜爱书画陶刻,师从卢兰芳,与陈少亭、任淦庭为同门师兄弟。邵云如清末时曾任阳羡紫砂陶业公司经理,并兼顾陶刻,乃一代紫艺名人。鸿坤为邵云如长子,曾任利用公司技工,亦善陶刻。父子二人于此壶上联袂施艺,至为难得。邵云如有二子,长子鸿坤,次子洪明,皆习陶刻,而二子后人亦习陶艺,可谓代有传人。

俗语“好马配好鞍”,好壶亦要配好刻,此壶陶刻者声名不凡,其作者又系何人?检视壶盖,可见盖内钤有一方形印款“宝根”(图3),乃知此壶作者即是鼎鼎有名的陶艺家汪宝根。汪宝根,号旭斋,宜兴蜀山人,少时随伯父汪生义(一作汪升义)研习陶艺,与紫砂大师吴云根、朱可心为同门师兄弟,1935年其作品大东坡提梁壶及三友瓶曾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得优秀奖。汪宝根制壶骨肉匀亭、气韵殊胜,曾令国民党元老、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心动,为其壶挥毫题字。

这件提梁大柿壶的造型、泥料、工艺、陶刻无不精良,堪称一时之选,惟惜流传之中提梁致伤。世事沧桑,宝物难得其全,然则瑕不掩瑜,今人观之,仍可感名工之风范,陶艺之风流。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