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1033-3 文殊菩萨坐像 17世纪 铜鎏金 高31厘米
文殊菩萨是随佛八大第子之一。此像头戴五叶宝冠,缯带飘卷于耳侧。眼睑垂俯,嘴角微翘,面容宁谧。右舒坐姿,右手扶膝,左手脐前结说法印。身体两侧各出莲花蔓,齐肩绽放。全身天衣宝钏,衣纹灵动。一头青狮卧于莲花宝座之上。骑青狮是文殊的典型标志,此尊应为汉地文殊菩萨的形象。
1025 莲花手观音 17世纪 铜鎏金 高73厘米
尊像发髻高耸,头戴五叶宝冠。面容端庄慈祥,左手持宝莲,右臂上举,手施无畏法印。衣装服饰华丽高贵。造像保存完好,艺术工艺水平上乘,眉宇间仍依稀存有尼泊尔式造像的遗风。
纵观近几年的佛像拍卖专场,比较常见的除汉传佛像之外,藏传佛像的拍品也是层出不穷。明清伊始,藏传佛教在内地开始大行其道,连带着藏传佛造像也开始流行于中原。出自这个时代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本次经典金铜佛像拍卖专场倾力呈现的各式藏教造像。
1003/ 1003-2 宗喀巴 18世纪 铜鎏金 高33厘米
宁静的神态衬托出庄严的面相。丰盈高广的额头之下,双目微张,而宽大的鼻子恰恰写实的表现了宗喀巴大师的外号“安多大鼻子”的特征。尊像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内穿交领式僧衣,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衣领及袖口边缘处簪刻缠枝花卉,簪刻精致,衣着质地厚重,雕刻工艺使其极富层次感。左右手分别各牵一株莲花开于两肩,上面分别奉置宝剑、经书,表明宗喀巴为文殊的化身。这类鎏金铜像与藏传佛教渊源甚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源流。
1035/1035-2 六臂明王 18世纪 铜鎏金 高24厘米
因明王借佛的智慧光明摧破众生之烦恼业障,所以称为‘明王’。明王大多属于忿怒尊。
该像侧立,赤发如焰,头戴宝冠,面生三目,眉农目阔,怒口大张。六臂各持法器。耳珰、璎珞、衣袖、裙摆皆刻画细腻入微。脚踏恶魔,呈降魔之势。莲花座花瓣浮雕卷水纹。造型威武,工艺精繁,通身金水之醇厚,鎏金工艺之上乘堪称完美无瑕。当为藏家所珍。
佛像的收藏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投资价值。原因在于佛像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佛像背后的文化内涵更令其价值被无限放大。
南京经典2014春季大拍将隆重推出《中国书画》、《江山多娇——新金陵画派》、《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最后一个中国画大师——朱新建之夜》、《禅画宗师——圆霖大师书画》、《世界三——周京新、方骏、范扬》、《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本来面目——金铜佛像》、《匠心天工——瓷器杂项》、《传世国酒——国香馆藏名酒》等专场。
南京经典春季拍卖会预展时间2014年8月1、2号,拍卖时间2014年8月3、4号,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钻石厅。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