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威廉·莫滕森的邪典情色摄影
0条评论 2014-08-27 15:42:43 来源:vice 作者:拉里·莱托

如果你从未听过威廉·莫滕森(William Mortensen)这个名字,大可不必为此自责。20世纪50年代的 “如实摄影”学派把他视为无名鼠辈,他的名字只配在脚注中出现。(译者注:“straight photography,指的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摄影方式。它的目的主要在于传达被摄事物本身的信息,或者说,主要让被摄事物的形象说明问题,不做改变事物固有面貌的处理,在后期制作中也不做背离事物原有特征的加工。”——林少忠《中国摄影报》)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称他为“无神论者”(The Antichrist),要知道这个称呼的代表人物可是撒旦教的创始人安顿·拉维(Anton LaVey)。

莫滕森早期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好莱坞的一名肖像画师。他开创了一系列摄影加工方法,也就是 Photoshop 的早期雏形。经他之手,诞生了许多风格怪诞、情色撩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图片。今年秋天,Feral House 出版社将会出版一本莫滕森作品的专著,名为《美国怪像》(American Grotesque)。

本书由洛杉矶的艺术家及摄影讲师拉里·莱托(Larry Lytle)主编,他对莫滕森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我们和拉里聊了聊他与这位籍籍无名的大师的邂逅经历。

我总是让自己拥抱生命中的各种可能,珍惜每一次的不期而遇。这是我教给学生的重中之重:敞开你的心灵之门,即便门外可能潜藏着野兽;但同样,也可能向你走来一位美女或帅小伙。这完全取决于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1980年,我和几个学生去洛杉矶巴恩斯德尔艺术公园的市立艺术馆,进行实地考察。当时大厅里正在举办两个展览,我们去了那个大一点的,是洛杉矶抽象派画家李.穆利坎(Lee Mullican)的作品回顾展。

无巧不成书,那个挤在展厅另一头、规模相对较小的展览,正是摄影师威廉·莫滕森的作品回顾。此前我从未看过他的任何作品,所以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到,我在这个展览上度过的一小段时光竟对我之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穆利坎仍然在世,且处于事业的巅峰期。而莫滕森早已不在人世,尽管一时风光,他的成就仍然和那些落魄艺术家一样,湮没在尘世中。但是,相较于穆利坎的画作,我却被莫滕森深深打动,他镜头下的画面长久地在我心中萦绕。可能那一天,这位天才的魂灵正逡巡于大厅内,与我相遇。这不无道理,因为那次展览成了莫滕森艺术成就复兴的开端。

莫滕森那些新鲜且夺人眼球的画面,就这么牢牢地吸引了我。身为这一领域的初入门者,我之前所接触到的摄影作品都是安塞尔·亚当斯式的写实风格。我去了加州州立大学,在那里,我找到了杰瑞·麦克米兰(Jerry McMillan)教授,他对摄影的见解极大地启发了我。他认为,摄影应当不拘泥于当下已有的经验,而应该大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概念艺术的领域里蓬勃发展。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有违传统的。因此,我开始去了解与众不同的摄影观念,例如莱斯·克里姆斯(Les Krims)、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罗勃特·海尼根(Robert Heinecken)等人的作品。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莫滕森的作品在概念上如此超前,整整比这些人早了数十年。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