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4年9月16日,《回望》——张大我艺术三十年作品回顾展在默思园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是向年界七旬的旅澳艺术家张大我的致敬,作为中国当代书法与书写实验中具有代表性以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张大我在其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在水墨书写性的当代转换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张大我艺术生涯中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近130幅,完整呈现了张大我艺术的发展旅程。
艺术家张大我
从小就对传统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的张大我对传统书法的研习已经小有成就,他一度以书法教学为职业。但从1982年起,受新潮美术的影响,张大我带着渴望创新的激情走上了现代书法的探索之路。日本现代书法给了张大我以革故鼎新的启事。1992年后,张大我的现代书法到了纯抽象的天国。而后,张大我便旅居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那么崭新的视觉经验则给他的绘画表达提供了独特的语言。
策展人夏可君
在开幕现场,策展人夏可君如是说:“张大我的作品以墨线为基本线索,总体性地转化了传统,使之逃逸出来。早期1980年代对文字象形与语义的重新想象不同于已有的文字造型,而是回到文字发生的原始直觉,丰富了文字画,并且在当下即兴虚构书写中重新构想文字的抒情肌理。随后1990年代初张大我移居澳洲后,开始大我妙墨的独特创作,以大海般开阔的想象力,以对枯涩笔墨的张力转换,以海绵的喷发激活墨性材质的涌动性,画面形象看似抽象,实际上是幻化的自然性形象,似龙似云,有着舞蹈跳跃的音乐节奏,宛若天籁,唤醒了中国文明内在的生命意志与书写意志,让笔墨具有当代性的同时还焕发出无限生机。而进入2000后,张大我向“徒手线”挺进,让中国式书写的线条更为独立与自由地游走、奔涌,把传统书法的‘飞白’触感转换得淋漓尽致,画面形象宛若拔地而起或从天而降,通过线条的内在丰富张力与弹性,让中国文化的生命线得以穿越古今,穿越时代,穿越人类与自然。
晚近的《生命玄线》则不同于西方抽象绘画,把抽象向着自然的生命场域还原,扭转了抽象的方向,充分发挥‘笔软奇怪生焉’的原理,画面上‘狂草加乱线’以及‘飞白’的迷离,线条在打断与连续之间,呈现出独特的节奏,宛若天国的余音。张大我的墨线书写打破了自然没有线的观念,自然只是没有几何线,自然有着自己生长的另一种线,张大我的自然草线,有着自然元素性的拟似,进入了自然节奏的默化共感,极为自由而浩瀚地扩展了墨线柔软而飞舞的默化生长力。”
展览现场
张大我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相当完整且令人震撼。作为默思园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黄微坦言她从小就认识张大我先生并且很喜欢他的作品,今天能在自己的艺术空间内举办其艺术三十年的回顾展,感到非常荣幸。
这位年界七旬的老人在他的艺术创造上却孜孜不倦,他创作的作品时常尺幅巨大,旁人会问,这样巨幅的作品到底要花多久才能完成?他会这样告诉你:“画画和时间无关,而是和心有关。当你想不断的在画中探索,那么时间就是无止尽的。”曾经整整72小时沉浸于创作中的张大我,给人的震撼不仅仅是他的作品。
张大我的艺术实践确立了一个书写当代转化的范例,他的艺术从书法出发,走向书写性,穿越历史与文化,走向自然造化,也许有助于我们思考另一种现代性的道路。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6日。
编辑:周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