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人绘画的表达方式”专题展第一回
0条评论
2014-10-11 17:45:24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徐家玲

展览海报
2014年10月1日至10日,北京798树下画廊推出了名为“当代文人绘画的表达方式”的专题展,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已故画家王敬恒、李老十的数幅精品,也有衲子、阎秉会、车前子的最新力作。
文人画的问题一直是中国绘画界反复讨论的热点问题,据树下画廊艺术总监徐家玲介绍,此次展览的目的就是对文人绘画做一个探讨,并以此为契机推出持续性的专题研究展,为当代文人画的研究做初步的梳理工作。
据悉,树下画廊将继续以“当代文人绘画的表达方式”为题推出更多的当代文人绘画的精品力作,以便对当代文人绘画的研究提供可供探讨的展览文本。

展览现场
树下画廊艺术总监徐家玲撰文有言:
我一直想围绕王敬恒先生的绘画做一个中国画现代性的个案探讨。确实,将之看成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绘画有些牵强,但他画中的独立与自由却是极尽洒脱的。王老先生的绘画最能贴近个体的生活与所想,他是一个用现代人的方式去作画和独立思考的人。王敬恒毕其一生都在绘画中殚精求索,我想,尽管他未能达到他所向往的艺术高处,但他以真实生活的体悟入画,不与人同,毫无作气,仅此一点便难能可贵。我想,只要对王老先生一生有所了解的学人当知王敬恒的绘画贡献恰恰在于对研究中国画现代性转向问题有着启示性的意义。
李老十是我个人喜爱的一个画家,在“新文人绘画”这个群体之中,李老十是最贴近传统文人画的,这样讲,我并不是看中他的笔墨与多变的书法,而是他的绘画一意深入另一个世界,不沾红尘,我想起第一次看见他所画的月夜里伏在山梁上与直立于残荷下的鬼,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想必最有感触,他把另一个世界的阴凉画得透顶。不与世同,独与鬼说,这就是李老十。
衲子先生,若言花鸟写意,在当下必是上乘,有些画作真可谓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地步,收放有度,笔墨自如,十分了得。但在我看来,衲子先生最可贵的是画中无半点媚气,他只取悦于他自己,他似乎没想要讨好这个世界和他人。
阎秉会先生一面极力拓展现代水墨的表现力,一面以文人绘画表露内心。在他的作品中,我个人感受到一股直出胸间的愤懑之气,已而如此,也是这股子愤懑之气最为可贵,想必这就是性情。
车前子先生以诗文久负盛名,近年来致力于绘事,他的画从不循规蹈矩,我曾说,他的画就是苏州方言,而他的苏州方言有时候恐怕连苏州人也听不懂,有时候,他的方言听得懂的只有他自己,这就成了他个人方言。自说自话,自言自语,纸间所露一股洒脱清气,我甚至觉得,车前子画画无所谓画画,管他如何,就这么干了,与之诗文一样,一闻便知是车前子的味道。
于是,我做了这样一个展览。
这是一个我一直想做的一个展览。从展览的角度而言,这将是一个持续的、不定期推出的专题展,也是一个明显带有策展人主观判断色彩的展览,它将不断呈现策展人自己在这个时代感知到的文人绘画。
文人绘画或者简明称其为“文人画”,功过是非一百年来亦未能厘清,而其概念究竟从何判定学界亦在反复论争。钱舜举所谓“隶体”,近世言之“业余”,换言之,文人作画之时淡泊绘画本身之功利而已。逸笔草草也好,聊以自娱也罢,老生常谈,皆不是这个专题展览所要讨论的重点。古人讲“心性”,世间人人各有不同,以当世而论,不过指意志。心性自由,意志自由,最终的指向就是自由。我想,自由不必是单单指社会集体的自由,而首先是文人个体的自由,陈寅恪先生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若强言文人画之要旨无非如此。
忠实于一己之感受,以残纸为阵地、笔墨为手段,捍卫个体内心,看似消极避世,实则为自由意志而抗争,这与归隐林泉殊途而同归。而我们这个社会长久以来所缺乏的恰恰是对个体的尊重,尤其是对个体思想与内心自由的尊重。
画虽无贵贱,但格有高低。这个专题展的第一回展,我所选择的画家是我个人认为的文人绘画,也是我认为当代可以称之为文人画且为文人画中格高之类属,这一点,不必费心争论,而只见笑方家。
当代还有文人画吗?或说当代还有文人吗?即便有,比之古人如何?此类问题我将一律不予回答。我的理解是,传统在我们的血液中,而我们活在当下,我们生命的任务只是去完成自我。
于是,我做了这样一个展览。
2014年10月1日于树下画廊
编辑:赵成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