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紫色庄严:毛旭辉2005-2014作品选”在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开幕
0条评论
2014-10-11 18:20:1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4年10月11日16时,“紫色庄严:毛旭辉2005-2014作品选”在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张光华担任策展人,将展出31件毛旭辉从2005年至今的作品。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6日。
展览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为《圭山写生》及《紫色》系列,其中《紫色》系列为2014年新作。策展人张光华表示:“毛旭辉在圭山享受精神之旅,在城市中反省社会给个人的空间、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毛旭辉坚定地选择了一份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突发事件剖析生命逻辑的工作,他坚信在艺术中能更清楚地认识自然与人的意志,所以,他一方面图解生活,一方面写生自然,于自然中释放被压抑在生活中的情绪。自然不是生活的对立面,而是生活和生命的源头。毛旭辉向来认为,生命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有一部分来自自然,是自然给了生命最原初的力量。毛旭辉表示:“我们要回归自然,自然也是我们要去逃避的一个地方,要么逃避,要么直面。我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直面自己现实生活所发生的,或被动接受一些社会现实。逃避自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传统,老庄哲学就是一种逃避的哲学。”
近四十年的艺术活动中,毛旭辉从来没有放弃写生,写生风景,也写生人物与静物。写生自然,他最爱圭山,一方面,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享受安宁的抚慰,另一方面,圭山一直在矫正他对自然的观察视角。上世纪80年代的《圭山组画》,给他也给观众加工了一场超现实主义的梦境。现在,他要还原圭山本初的能量,因为“圭山”不再是一些文学或艺术青年的需要,而是现代城市的普遍需求。关于圭山策展人张光华表示:“毛旭辉在圭山真正学会了表达,表达主观情感,他变得不理性了,很冲动。他的梦想都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体现出来。圭山已经是毛旭辉精神的安抚地,精神的乌托邦。”
写生生活,毛旭辉的作品始终在为肉体和精神的存在寻找证明,为孤独和压抑的灵魂寻找出口。《私人空间》中的个体压抑,《日常史诗》中的不安焦虑,《家长》中的质疑权力,《剪刀》中的冷峻孤立。在经历了亲人的去世后,毛旭辉曾一度对人生归宿、如何死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选择。《可以葬身之地》中的灵魂安抚,《倒下的靠背椅》中对“永远”的追问,以及《紫色》对一个曾经认真活过的年轻设计师的祝福和致敬。毛旭辉说:“展览是对去世的小女儿的怀念和一次精神上的对话。”
他犹如编写生命史诗般描绘日常经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从体察入微到深入浅出,从激烈对抗到理性思辨,尽管始终没有快乐起来,却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是那么具体,触动的每一种情绪又是那么真实,毛旭辉的艰辛正在于他的敏感,他情不自禁要将来自生活的各种刺激视作最可靠的艺术素材。这些材料在他体内运作,而后以颠覆了世俗标准的形态表现于画面。原来毛旭辉作品中的各种生活零件才是那个私人空间中最具体的生命。这些生命甚至比我们自身更真实,更具体。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庄严的,而默默无闻为生命提供见证的日常物品同样庄严。
展览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为《圭山写生》及《紫色》系列,其中《紫色》系列为2014年新作。策展人张光华表示:“毛旭辉在圭山享受精神之旅,在城市中反省社会给个人的空间、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毛旭辉坚定地选择了一份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突发事件剖析生命逻辑的工作,他坚信在艺术中能更清楚地认识自然与人的意志,所以,他一方面图解生活,一方面写生自然,于自然中释放被压抑在生活中的情绪。自然不是生活的对立面,而是生活和生命的源头。毛旭辉向来认为,生命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有一部分来自自然,是自然给了生命最原初的力量。毛旭辉表示:“我们要回归自然,自然也是我们要去逃避的一个地方,要么逃避,要么直面。我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直面自己现实生活所发生的,或被动接受一些社会现实。逃避自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传统,老庄哲学就是一种逃避的哲学。”
近四十年的艺术活动中,毛旭辉从来没有放弃写生,写生风景,也写生人物与静物。写生自然,他最爱圭山,一方面,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享受安宁的抚慰,另一方面,圭山一直在矫正他对自然的观察视角。上世纪80年代的《圭山组画》,给他也给观众加工了一场超现实主义的梦境。现在,他要还原圭山本初的能量,因为“圭山”不再是一些文学或艺术青年的需要,而是现代城市的普遍需求。关于圭山策展人张光华表示:“毛旭辉在圭山真正学会了表达,表达主观情感,他变得不理性了,很冲动。他的梦想都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体现出来。圭山已经是毛旭辉精神的安抚地,精神的乌托邦。”
写生生活,毛旭辉的作品始终在为肉体和精神的存在寻找证明,为孤独和压抑的灵魂寻找出口。《私人空间》中的个体压抑,《日常史诗》中的不安焦虑,《家长》中的质疑权力,《剪刀》中的冷峻孤立。在经历了亲人的去世后,毛旭辉曾一度对人生归宿、如何死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选择。《可以葬身之地》中的灵魂安抚,《倒下的靠背椅》中对“永远”的追问,以及《紫色》对一个曾经认真活过的年轻设计师的祝福和致敬。毛旭辉说:“展览是对去世的小女儿的怀念和一次精神上的对话。”
他犹如编写生命史诗般描绘日常经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从体察入微到深入浅出,从激烈对抗到理性思辨,尽管始终没有快乐起来,却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是那么具体,触动的每一种情绪又是那么真实,毛旭辉的艰辛正在于他的敏感,他情不自禁要将来自生活的各种刺激视作最可靠的艺术素材。这些材料在他体内运作,而后以颠覆了世俗标准的形态表现于画面。原来毛旭辉作品中的各种生活零件才是那个私人空间中最具体的生命。这些生命甚至比我们自身更真实,更具体。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庄严的,而默默无闻为生命提供见证的日常物品同样庄严。
编辑:李保兴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