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2014秋拍:《承载——中国学院绘画及雕塑》专场精赏
0条评论 2014-10-30 11:07:1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罗中立《玉米地》

\
罗中立 玉米地布面油画2000年作140 × 110 cm

《玉米地》创作于2000年,此时大别山中那些纯朴的农民生活依然是罗中立笔下的男女主角,只是米勒式绵密的笔触不再成为造型的追求,色彩线条的编织开始呈现更加绚丽的艺术表达。在富有密度的画面中,人物如雕塑般尊尊而立,这种密度不是对象的密度,而是绘画的密度。这些浑厚、拙朴而充满物质感的视觉语言成为罗中立如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形象,虽然这些充满表现性的人物形象矮墩粗壮,但对于表现山野乡村中的农民来说,却是一种不似之似的最好诠释——敦厚、质朴,有时近于木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强悍和生存的智慧。《玉米地》这一罗中立“表现性”风格作品的代表作,曾作为2008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罗中立油画作品集《纯朴的世界》的封面作品为人们所熟知,这幅饱含艺术创造力的精心之作,获得了学术上的高度评价,其收藏价值也因此而极具攀升,成为一件难得的收藏佳品。

艾轩《原野》

\
艾轩 原野布面油画1988年作50 × 60 cm

作品《原野》是艾轩西藏系列作品中少见的以牧马人形象作为画面主体的作品,画面中那一望无际的白色雪原和两个渐行渐远的身影把观者带入了一个如诗的情节之中。在画家艾轩笔下,苍茫的西藏原野上人与自然存在某种奇特的关系,既在象征地表现青春年华的美好与短暂,也在隐寓地表达人生的未卜莫测、暗示地揭示人们无声的争抗。这种以象征、隐寓、暗示方式表达心灵、人性、青春、人生、命运主题的方式,使艾轩的绘画具有了生活哲理格言的意味。画家借助西藏形态来表达自己对心灵、人性、青春、人生、命运的反思,使艺术的主题超出了西藏素材本身,从而具有了抽象哲理的意味,引人深思。

陈逸飞《苏州水乡: 宁静的乡村》

\
陈逸飞 苏州水乡:宁静的乡村布面油画1980年代作76.5 × 107 cm

《苏州水乡:宁静的乡村》作为陈逸飞江南水乡题材的经典之作,出自美国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并曾参展于康涅狄格州新英伦现代艺术中心。《苏州水乡:宁静的乡村》运用含蓄的兰紫色调,描绘出周庄老宅清幽空寂的一角,陈逸飞采用厚涂再砂磨、罩染、晕涂的技巧,画面厚重深沉又朦胧婉约,令寻常巷陌中的黛瓦粉墙流淌出悠然的诗意。从水乡系列作品可见出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对陈逸飞的深刻影响,1980年陈逸飞留学美国,学习西方的油画技法,在继续自己创作的同时,还给一些美术馆和藏家修复油画,这一特殊的经历加深了陈逸飞对于西方传统油画技艺的理解和吸收。在《苏州水乡:宁静的乡村》中,一砖一瓦、石强木门在古典主义绘画丰富微妙的明暗关系处理下,呈现出一种颤动的光辉,这光辉源于自然而忠于自然,陈逸飞将江南水乡水气濛濛的烟氲之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