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雕塑
颜文樑 《上海豫园》 1964年 纸板油画 18×25.8cm.
此次秋拍油画雕塑专场推出二十世纪早期油画、学院写实、当代艺术以及当代新水墨共百件拍品。其中,颜文樑创作于1964年的《上海豫园》,曾先后出版七次,并收录在颜文樑九十高龄时协助出版的《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颜文樑》与第一本个人油画专辑内。私人收藏领域鲜见如此传承有绪、权威著录的颜文樑油画,为首度现身拍场,定会引起藏家的极大关注。
林风眠 《劈山救母》 1950年代初 纸本彩墨 33.4x29.5 cm.
此次林风眠专辑精彩纷陈。《劈山救母》创作于1950年代初期,为林氏立体主义戏剧人物的滥觞之作,结合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中国戏曲独有的叙事结构以及立体主义的多重时空,堪称中国现代艺术最为大胆深刻的先锋实验。此作既是首开此画风、留存极为稀少的珍贵例证,也是目前所见“宝莲灯”题材中,唯一一幅将二郎神、三圣母、沉香与王桂英等多个角色齐聚一堂的作品,画面丰富完整,色彩绚烂夺目。征集自林风眠义女冯叶女士收藏的《竹居》,曾参加2007年香港艺术馆举办的《世纪先驱:林风眠艺术展》,创作于1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是林风眠风景题材具有总结意味的集大成之作——从童年故乡的翠竹溪流到西子湖畔的白墙黛瓦,从天平山的明艳秋景到黄山的峻岭奇峰,仿佛是一部回忆录,将林风眠一生珍藏的美好记忆与各时期风景创作的经典元素尽收其中。
海外华人艺术家版块,除首现拍场的赵无极《无题》、朱德群在1986年香港“朱德群画展”展出的《潭影空人心》外,特别呈现朱沅芷创作于1930年代末的《坐在红色扶椅上的裸女》和1940年代的《爱伦小姐画像》,后者描绘了第二任妻子朱海伦的姐姐爱伦,是他以家人为题材的肖像油画,留存极少,相当难得。
现实主义画家詹建俊创作于1988年的《默》,体现了他在新时代对绘画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曾参加中国美术馆于1988年举办的第一届“油画人体艺术大展” ,该展览因人体绘画首度面向公众展出而造成巨大社会冲击,《默》也因此成为推动和见证中国社会与文化走向开放的一个视觉文本。
刘炜 《一枝花儿》 2007年 布面油画 150x170 cm.
当代艺术版块的亮点为刘炜创作于2007年的《一枝花儿》,不同于其“花儿”系列多见的小幅水彩,本幅为大尺幅油画,而借鉴了同期创作“风景”系列的天蓝色背景,在整个“花儿”系列中也属仅见,是刘炜对中国画传统、宝丽来摄影和风景系列油画探索试验的综合产物。刘溢以荒诞而写实的魔幻现实主义画风,近来在艺术市场持续引发热潮,作于1995年的《荒路夜游》,用极为细腻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如梦境般怪诞的场景,既有冷峻的幽默,又有艺术家秘而不宣的人生哲理。
朱新建 《恋曲1990》 1992年 纸本彩墨 33.4x132.5 cm.
本次当代水墨专辑汇聚了不同世代的精品佳作,呈现出此一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作为“水墨现代化”的引领者,刘国松《流动的山水》和《霞光》分别运用其标志性的水拓法和纸筋法,皆为其晚年力作;张羽、王天德以及魏青吉利用拼贴、灼烧和拓印等多种手段,拓展了水墨语言的可能性;而张见、徐华翎、姜吉安和杨宇则在工笔的表现手法和传统媒材中融入了当代视角和观念。此一版块的焦点为新文人画领军人物朱新建,汇集了他自1980年代中期至近年的各时期代表作,其中最为难得的当属其友人林铨居的私人珍藏,包括朱新建专为林氏所作的《相思图册页》、上款为画家边平山的《恋曲1990》及多幅扇面,均为其早年精品,市场稀见。
编辑: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