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艺术家教你如何打造不一样的“金瓶梅”(多图)
0条评论 2014-11-14 17:09:14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逗豆整合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艺术家也难逃其魅力。

八开《金瓶梅册页》拍出27万港币的胡也佛
 

\
胡也佛作品

胡也佛(1908—1980)本名国华,后改名为丁文、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上海新华艺术专业毕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局编辑、国民书局经理。工书画,学宗仇十洲,擅作仕女,间写宋元一路山水,隽逸过人。

\
胡也佛作品

胡也佛的山水行情并不走俏,但他的工笔仕女却很快风靡上海滩。他的人物学的是明代仇十洲笔法,终于以一手“铁线游丝”的绝活而独领风骚。据说,胡也佛为了画好仕女,苦练线条。他练线条的方法是画各种各样的圆:正圆、椭圆、弧线,不但要求一气呵成,而且笔笔均匀有力。因此,胡也佛的线条功夫,至今仍是海内一绝。2000年,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胡也佛的八开《金瓶梅册页》拍出27万港币。香港著名作家董桥随即弄到一幅胡也佛的《金瓶梅》工笔春宫,“精致得惊人”,于是猜想胡也佛盛年时“也画了许多卖钱的春画”,接着又写了《胡也佛的女人们》一文,称胡也佛“一生所画的仕女最出名,都说是仇十洲第二,张大千自认画不出胡也佛笔下仕女的那股媚韵”。

艺术传奇傅小石
 

\
傅小石作品

他出生名门,是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却因此在读书时就被打成右派,从此命运多舛,平反后又因中风落下残疾,仅剩左手能动……种种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如同一个骁勇的战士,用左手重拾画笔,驰骋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就是画家傅小石,以左笔泼墨人物画誉满画坛,打造了艺术传奇。

傅小石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绘画,但他不满足于仿效父亲的作品而勇于探索刻意求新,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泼墨没骨人物画风,特别擅长以国画表现手法画出具有油画效果,立体感极强的国画人体。这在国画人物中还极为少见。傅小石的作品生动传神,酣畅淋漓,题材丰富多彩。

\
傅小石作品

敢于突破“生命极限”的傅小石在绘画上也是一种突破姿态,选择了向许多人视为禁区的高难度的没骨人物画挺进。中国人物画是薄弱科目,而没骨人物画是在渗透性极敏感的生宣纸上,通过墨、色、水微妙变化塑造形体、神态、动势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尤要求画家具备高超的人体造型能力和熟练地驾驭笔、墨、色、纸与水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绘画创作经验才能孕育出新作,因此许多画家对此望而却步。傅小石却知难而上,继承傅抱石思变求动美学思想,为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巧妙吸取西画造型技法和水彩画用水用色技法,还采用其他画种颜料入画,使水、色、墨恰好现出神奇迷离的视觉效果。评论界认为,小石虽承接其父精妙“水法”,却更多地运用在人物画方面。小石的水墨人物、彩墨人物、泼彩人物到没骨人物,用水的难度极大,都要克服用水不当造成的烂、俗、浊、滞的毛病。墨非水不醒,色非水不丽,水助色丽墨醒使人物形象形显神清。傅小石更在用中国笔墨表现人体生理结构美上做出了很大的探索。中国人物画对人体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可谓是个空白,多半是把所有人体生理结构全部用服饰遮掩了,抹杀了人体美的表现。有专家这样评价:“小石的人体画得益于造型准确优美,用线走笔不多,笔笔勾勒在人体解剖结构位置上。赋色全依据人体体积的凹凸和阴阳背向一笔抹过,显现出人体的质感,背景的大笔渲染与人体成为强烈的艺术反差,更呈肌肤的白皙生机感。”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