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品过了保质期
0条评论 2014-11-19 13:54:37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猫乱

变成咸鱼的艺术品

奥姆斯比应该庆幸,他面对的只是绘画作品。1991年,当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以创作之名把一条鲨鱼放进透明玻璃缸时,根本没想到它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咸鱼罐头:随着时间流逝,这条鲨鱼开始腐坏,防腐液变得浑浊,鲨鱼皮也起了皱纹。

但这件作品还是在2004年卖出了几百万美元的高价。当然,赫斯特必须着手解决售后维护的问题。他最初的尝试是把鲨鱼皮剥掉染色,然后罩在鲨鱼形状的玻璃钢骨架外面。结果成品看上去面目狰狞,就像是《大白鲨》里唬人的廉价道具。最终,赫斯特决定求助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高级水生生物馆长奥利维耶·克里门。

“防腐本身就是一个进行中的实验”,克里门一边解释,一边叮叮咣咣地拖开纠缠的铁链,以便打开一只装满棕色酒精的大缸,里面浸着许多巨型的鱼和蛇。“很多化学过程都还没有搞清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方案基本上取决于你想要怎么保存你的样本。”

即使克里门知道,酒精是最佳的长期防腐介质,但从艺术家的审美角度看,他们宁可选择福尔马林。因为后者颜色更淡,也更透明。“赫斯特认为福尔马林本身也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他更喜欢这种颜色。”

当然,克里门也承认,酒精的易燃性是另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你把这么大一缸酒精摆在公共美术馆,或是需要用飞机长途运输的时候。

既然福尔马林没有错,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查看鲨鱼标本的时候,发现皮肤上有明显的组织收缩痕迹,这说明鲨鱼身体内部的处理方式不恰当”,克里门说,“如果需要在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组织,必须用注射的方式。”而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动物比鲨鱼更麻烦,“它们的体腔被巨大的肝脏所占据,如果福尔马林没有恰当地注射进去,当肝脏开始分解之后,整条鱼就会皱缩。”

“这并不是赫斯特的错。在他创作的时候,这方面的信息和经验还非常有限。”

事实上,赫斯特的选择也暴露了艺术家本身知识体系的缺陷。“我在艺术学校教书的时候,非常诧异他们竟然对艺术材料知之甚少。”纽约大学的艺术品修护专家格兰·沃顿说。

以嘉博和佩夫斯纳这对艺术兄弟为例。1920到1930年代间,在使用新材料创作的风气中,他们用硝化纤维和醋酸纤维制作了一系列抽象雕塑。然而,他们对早期塑料制品的特性一无所知,这些材料非常容易开裂、变形、变色甚至瓦解。如今,这些作品只能残破地躺在博物馆的储物间,成为修复者们所谓“死去的艺术”的最佳案例。

“这令人悲哀,”奥姆斯比说,“但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分析它们,一旦它们崩溃了,只能随它去。”

\

修复艺术品应该吃官司吗

那么,设法复制“死去的艺术”是否可以接受?奥姆斯比和她的团队为此纠结了很久,但他们还是没有动手复制嘉博的作品。“我们走得最远的一步,是为复制品建立了三维数字模型。”

很显然,这没法由科学家一个群体说了算。艺术家的期望、收藏者的期望、作品本身的特质,都是需要调和的因素。想想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就知道法律的介入绝非偶然。

不过,大西洋两岸的立法者们对此看法却不太相同。在欧洲,伯尔尼公约自1880年代开始就确认了艺术家“保护他们的作品免于歪曲、毁损或其他修改”的权利。因此,对于一名诉讼中的艺术家来说,对他的作品进行合理修护也可以算作“其他修改”。

而美国1990年通过的《视觉艺术家权利法案》则声明:“对于一件视觉艺术品进行的修护……不被视为破坏、歪曲、损毁或其他修改。”可见,艺术作品的修护不仅仅受制于可用的技术,也取决于法律是否支持。

为了避免纠纷和官司,越来越多艺术机构在收藏艺术品时,设法与仍在世的作者进行协商。“在泰特美术馆,我们会花很长时间讨论艺术品的保存和修改”,奥姆斯比说,“有些艺术家希望修改的痕迹明显一些,而有的则希望尽可能保持原貌。”

比如,雕塑家汤姆·克拉森就把自己制作橡胶块的方法告诉了修护人员,这样他们每隔十年就可以重新制作这些容易降解的雕塑。而对于詹妮·安东尼用牙齿创作的猪油雕塑《啮》,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每次展出它之前,都要用安东尼的牙齿模型进行重铸。

而画家安塞姆·基弗的作品,已经在事实上挑战了“修护”这个概念。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二战后德国从废墟中的重建,用到的材料包括灰尘、稻草、粘土、吸管、金属……他甚至会把电极和画布用金属连接起来,让画布上的氧化物发出彩色的光。要把他的作品运到美术馆,弄掉一星半点是没法避免的。难怪他自己也得意地说,“要弄到我的画可不容易。”

更加开放而新潮的做法是,直接用新技术制造“不朽”的艺术品。泰特美术馆购入的迈克尔·卡拉格马丁2003年的作品《Becoming》,就是可以在LCD大屏幕上无限变化的电脑动画。而当作者提供了源代码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屏幕和播放器的地方都可以展出这件作品。

但事情并非永远如此简单。白南准 1986年的作品《Video Flag Z》,主体是84台老式阴极射线管电视机,它们模糊不清的影像和本身的外观构成了整体的艺术效果。但旧电视不断老化宕机,又不能把它们扔进储藏间了事,因为二极管需要时不时地启动才能维持寿命。它的维护者最终决定,与其整天疲于搜寻和更换古董电视,不如用具有复古外观的新电视作为替代品。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永远无法消除时间或者人为的痕迹。对于艺术品,享受当下也许才是最好的态度。“我永远不会阻止艺术家使用瞬时媒介,或者建议艺术机构不要收藏短命的作品”,沃顿说。“如果艺术创作只是为了持久,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刻在花岗岩上才对。那该多无聊啊。”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