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2014年秋拍全国巡展拉开序幕
0条评论 2014-11-24 15:19:4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1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01)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02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02)
天蠁楼藏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3)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03)
天蠁楼藏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4)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04)
天蠁楼藏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5)
天蠁楼藏 王时敏(明末清初)《苍岩晚翠》图卷 手卷 (局部05)

巡展亮点一:“天蠁楼”珍藏王时敏、马文壁剧迹

“天蠁楼”即民国时著名粤籍儒商、鉴藏大家黄咏雩之书斋名。“天蠁楼”名起于天蠁琴,此琴传为唐代成都名琴匠雷氏所制,原为唐代诗人韦应物所有,嘉庆年间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购归岭南,后又为海山仙馆潘仕成所藏,上世纪30年代,黄咏雩以重金购得,大喜过望,即将书斋名改为“天蠁楼”,天蠁楼曾珍品云集,古画荟萃,石涛、八大山人、沈周、文征明、黄公望、王时敏等之名迹,均雅集于此。即将在崇正秋拍亮相的王时敏《苍岩晚翠》图卷即为“天蠁楼”重要藏品之一。

黄詠雩先生秉承老一辈收藏家传统,于清初“四王”之作犹为钟爱,其中王原祁《仿董玄宰山水》、王翚《江山无尽图》卷已于数年前先后释出,均得善价。而王时敏《苍岩晚翠》图卷最为天蠁楼后人所宝重,秘藏至今。

关于王时敏在明末清初画坛的地位,清代陈田在《明诗纪事钞》中评述云:“烟客续华亭(董其昌)之绪,开虞山之宗,太原、琅琊,一时匹美。石谷(王翚)、瓯香(恽寿平)、渔山(吴历),皆亲炙西田(王时敏),得其指授。麓台(王原祁)之衍家传,又无论矣。”推王时敏为清初“画坛领袖”。

王时敏出身于仕宦之家,入清后不思为官,退居乡里,潜心书画,将文人山水画推向极致。特别是康熙中期,被视为“山水正宗”。由于王时敏直接受教于董其昌,受董其昌的影响至深,对黄公望尤为推崇。故其笔墨深得黄公望浑厚苍茫的真髓,最终形成布景平稳中寓变化,笔墨圆厚而虚和、雄浑而蕴藉的艺术风格,引领着清初山水画的艺术潮流。

王时敏于此卷自题云:“梅道人有水墨长卷,深得巨然三昧,丙子夏日戏仿其意似孟函老世翁览教。”考丙子为明崇祯九年,王时敏45岁。尽管王时敏跋中谓为“仿梅道人笔意”,然从此卷的平远构图以及山树笔墨秀润华滋,受黄公望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王时敏晚年位高名重,加上七十岁后眼疾,一般酬应之作,多为王翚代笔。而作此卷时年方四十五岁,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决无代笔之理,当系亲笔无疑。考上款之“孟函老世翁”为宋开春。宋开春字孟函,号王初,别号痴憨老人。山东平原人,善书画,著有《山左诗抄》。从“老世翁”的称谓看,知两家交谊,殊非泛泛。崇祯间与王时敏同官部郎,同为画友,以气节著名。故笔墨交亲,绝非草草应酬之作。宋开春对王时敏的赠画也十分珍重,特在此卷上钤上自己的名章。据宋开春好友任有刚(无欲)后跋中可知,王时敏赠宋开春画有数件,此其一也。

王时敏此卷自同时之任有刚,至顺治初期名列“画中九友”之张学曾、张完臣,乾隆年间之董元度,道光之祁季闻,至民国间为黄咏雩收入天蠁楼中,自明、清以来,近四百年间流传历历可考,而纸墨犹新,允称剧迹。特别值得一提者,粤中鉴藏大家容庚平生搜讨,未能得王时敏片纸。一九六四年,当他见到天蠁楼此卷时,叹为观止,假归数月,为一一考证其流传之绪,并收入其《容庚书画小记》中,而《容庚书画小记》中所录书画,均为其自藏,此件特为例外,足见其珍重之至矣。

除此之外,此次露面的天蠁楼重要藏品还有:天蠁楼藏元代马文壁《春云欲雨图》。

马文壁山水传世甚少。从此作钱思复所题诗句“南宫之后有房山,房山之后作者难”,可知,马文壁山水师法米南宫与高克恭,与画史所载的马文壁山水“远师董、巨、米芾”正合。此作以米家之法写春山云树,山腰云雾缠绕,正是山雨欲来的迹象。钱思复与马文壁同时好友,其集中为了马文壁题画诗有:“两衲闲寻竹里碁,清风扫石午阴移。不知若个疏林外,行过溪桥细咏诗。”(《秘殿珠林合编》四册九八一页)

钱思复传世书法也甚为少见,《中国书画家印鑑款识》收入其签名,味其书风与此正近。可以参证。此作经毕泷,钱天树递藏。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