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2014年秋拍全国巡展拉开序幕
0条评论 2014-11-24 15:19:4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黄道周《行书自书诗》 手卷
黄道周《行书自书诗》 手卷

亮点二:黄道周的杭州往事,一诺十年还雅债

此次巡展的精品中,一件明代黄道周的自书长诗手卷,说起来与杭州还有一段不浅的渊源,钩沉出一段“钱江往事”:明末鸿儒黄道周“漂”至杭州时,为杭州下世多年之好友郑圭(字孔肩))《峚山集》自作长诗序言,偿还其十年前所诺。“一诺十年还雅债”,一时成为文坛美谈

一代鸿儒黄道周,福建漳浦人。晚年的黄道周正值明朝风雨飘摇,外忧内患,江山摇摇欲坠之际。关外清兵长驱入犯,境内李自成步步进迫。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这一年的二月,洪承畴兵败降清。明朝关外仅宁远一孤城,五十八岁高龄的黄道周自感时日无多,两年前,因受江西巡抚解学龙的牵连,黄道周也受到“双规”。这个时候,对他的整肃还没有结束。这一年,他从北京流放到湖南辰州。本来,从北京到湖南,往河南、湖北是正道,但这个时候,沿途的李自成军队烽火遍燃,一夕数惊,只好取道江、浙,来到杭州。

眼看大厦将颓,黄道周心急如焚。而眼前的杭州,还照样是声色歌舞。黄道周心里担忧,为家园,也为自己。老朋友知道他到杭州,都纷纷来问候。杭州的老友郑圭,字孔肩,已下世多年,他的两个儿子郑寿子、郑玄子也托黄道周的老友萧山曹振龙(字木上)寄声问候。黄道周这才想起十年前答应为郑孔肩《峚山集》作序之事,但一直因事羁牵,未能命笔。他觉得不能再拖了,终于在五月二十日这一天,写了一首七言长诗,并一气呵成地写下来,交于郑孔肩的两个儿子郑寿子、郑玄子,还了这笔十年的文字雅债。

考郑孔肩为晚明文坛名士。以贡生入官。于苏东坡文别有会心,用功至勤,辑有《苏东坡文集》。钱谦益的《初学集》收有为郑孔肩文集序一篇,谓其“奋起于诸生之中,读柳子厚、苏子瞻之文,句比字栉,疏通其意义,以援学者,斯可谓难矣”。又“孔肩以明经入官,为令及守,皆在西粤蛮夷之区,廉平惠和,至今歌思之”。据同里吴本泰有诗《送郑孔肩任平乐二首》可知,郑孔肩时任广西平乐县令。

五十岁后的黄道周,人生阅历、学问修养都达到了纯熟之境,书法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此卷诗意苍茫,放笔舒旷,将人生的艰险与对家园的忧忡宣泄成一片狂放豪情,是他这一时期的精品之作,不可以寻常酬应之作视之。

此诗收入黄道周《漳浦集》中,入书时定稿有数字改易,详见祁寯藻后跋校订文字。祁寯藻跋中引黄道周诗“何必南山乞玄雾”句,“玄”改作“元”,是为避清高宗玄烨之讳,又黄道周谥“忠烈”,入清时改谥“忠端”,故祁寯藻谓“黄忠端公”乃从清谥。特此拈出。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