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艺博一起成长
0条评论 2014-11-25 13:58:2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我是艺术家我是志愿者我是……我们和大艺博一起成长!

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大艺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每届大艺博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将艺术家、志愿者、媒体、藏家、艺术爱好者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聚集到南国广州。

要说到大艺博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当然就是大!近2000件作品,参展艺术家将近800人,现场为观众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都差不多200来人。这样一个“让人一次看个够”的博览会,又要做到尽量完美的现场呈现,工作量和背后的努力,还是这个字:大!大,并不是简单的聚合,是一种包容之大,无论来自哪里的美术学子,大艺博都敞开怀抱;无论探新创作的路上还留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稚嫩,大艺博都因其可贵的创新勇气而接纳……大,也是所有细致入微的工作付出,凝结成的大美,奔跑的工作人员,12月寒冬志愿者脸上如雨下的热汗……两届大艺博,艺术家们志愿者们和大艺博的工作团队都经历了成长。

可以全身心创作,我很舒服

叙述者:胡桂东 两届大艺博参展艺术家

\

我是胡桂东,张家口人,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曾出来工作过,当时边画画边工作,发现每次有了好灵感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投入全部精力去创作,这让我很难受,现在我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我在北京市顺义区有自己的工作室,专职从事油画创作,这个过程让我很舒服,作品的呈现也更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总而言之,做艺术创造就是我的梦想。

2012年的时候,我在大艺网上看到了首届广州大艺博的征稿通知,感觉这个展览特别适合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学生,就报名参加了。大艺博并不是我参加的第一个艺术博览会,在参加大艺博之前我还曾经参加过北京国贸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博览会,我认为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寻找到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艺术机构非常的重要。从一开始的磨合到最终的默契,中间有着漫长的过程,最终能够合作走到一起的是非常的不容易。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双方相互理解,互相诚信,共同进步,毕竟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努力,这样的艺术机构才是真正的在做艺术。大艺博给我的感觉是做的很专业,不管是从运输,布展,展览,宣传上都做的很好,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此外,大艺博还有做一些慈善事业,回报社会,能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荣幸。

《通往理想村》《草原之王》《我们的舞台之演讲者》等都是我参加大艺博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创作的,现在的社会的人们很浮躁,需要静一静,找一找自己的理想和方向。

作品销售方面,大艺博的销售量也是很可观的,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可,那是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最大的荣誉。虽有不舍,不过感觉到自己的作品走向各个国家和地区还是非常的开心!作品销售出去了,就能安心继续创作,也让自己的路更踏实的走下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通过参加大艺博,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的作品,关注的人也很多,对作品的推广起了很大的帮助,也让一些艺术机构和藏家能够发现我们。逐渐地,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藏家,他们就是喜欢而收藏的,而不是仅仅把艺术品当做投资产品,非常好的前景!

此外,我觉得大艺博可以在展览后做一些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一些微信的推广和一些小的联展。在展览后人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后来的成长,对艺术家有更多的了解。

感谢有大艺博,让我们的作品在这样一个高规模的展览上展示作品,让更多的人们看到我们的作品了解我们作品背后的故事。希望大艺博越做越好,成为艺术机构的楷模。

大艺博帮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

叙述者:朱礼欣 两届大艺博参展艺术家

\

我是朱礼欣,湖北沙市人,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居北京宋庄,是一名职业画家。作为大艺网最早的一批会员,我一直比较关注大艺网的相关活动。第一次知道大艺博是通过大艺网的相关项目咨询了解到的。觉得这个博览会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展示平台。当时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之前参加的一般都是画展或者拍卖会,像大艺博这种大规模的博览会还没有参加过,因此决定报名。

大艺博给我的感觉是参展艺术家和作品数量都十分惊人,可能是国内类似展会规模最大的了。如果算上即将开幕的第三届大艺博,我总共累计参加了3次,可以说是与大艺博一同成长的,参展作品主要是工笔人物。工笔由于其绘制过程的繁琐和耗时性,不像别的绘画形式那样,过程洋溢着激情。在这个一个多元化的并且不断变动的时代,我的艺术创作可以看做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所进行的一个谨慎的探讨。着重在于创作的感性形式,面对现实问题的个人情感反应、诗意表达和对艺术风格的探索,表现出当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真实而细微的生活感受,微妙而细腻的情感流露。参加大艺博不仅让我享受了一场场的视觉盛宴并认识了不少画友,还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

艺术家的成长与艺术机构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过参加画展、拍卖及博览会的经历后,我个人认为艺术机构与艺术家应该是相互扶持,互惠双赢的。一个好的艺术机构,应该是愿意与艺术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机构不能过于功利性,恶炒一阵后就撤离抛弃艺术家,也不应该一味压榨欺压新人。艺术家本人也应该目光长远一些,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艺术机构。这需要双方互相的诚信合作才能实现双赢的场面。艺术机构除了追求市场的经济效益以外,也应该留给艺术家一些空间,进行深层次的艺术探索,毕竟一味的迎合市场,终究是会被淘汰的。而艺术家保持创造力也是艺术机构持续收益的保障。所以在我看来,艺术机构与艺术家是相辅相成的。

在参加了那么多届大艺博之后,我对大艺博有一些建议:大艺博囊括了在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已经毕业的各类学生,已经小有名气的各类青年艺术家等等,客观的说,这些艺术家是有区别的,不管是在作品还是在价位上,都不可同日而语,统一在一起展示,会让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也许可以考虑一下针对不同的消费阶层对大艺博的作品进行一下分类。最后,我要说一句:大艺博加油!希望大艺博能越办越好。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