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拿个纸笔席地而坐卢浮宫——李芹芹
0条评论 2014-11-25 16:02:4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在奥尔良的老市政厅里面,周围都是贞德的画像与传说。

到国内有几天了,回想法国让人怀念,想念同行伙伴们行走中的点点滴滴,想念那里的蓝天白云、热情洋溢的法国人、保存完好的大量的艺术品、几何形式的园林,还有办事效率很差的法国警察、以及有关法国的故事。当然也有刚到ibis酒店就跟我们下手的令人憎恨的小偷。但是法国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学艺术的人来说无疑是心心向往的地方,优雅,浪漫,沉静、厚重。

在这儿我想先说一下我们刚到法国的第一站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卢浮宫,这座“万宝之宫”艺术藏品十分丰富、珍奇美好,所以不能期望一天能看完这里所有的作品。而我们看到下午也只能是步履匆匆、走马观花,真想拿个纸笔席地而坐留在这儿,就如同当年留法的许多人,如吴冠中、潘玉良等无不都是卢浮宫当做最重要的大课堂在这临摹学习。

\

其中镇宫之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画前有三层防弹玻璃隔着,所以根本无法看清,但依然无法阻挡这里三层外三层此起彼伏、热情涌动的人们,举着相机或在拍照片或自拍。太多对蒙娜丽莎的身份和微笑的解说,我觉得不同的人在不同角度都应该有自己的说辞和感受吧。而后来的达达主义大师杜尚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把它当做公然嘲讽的对象,渺视传统、无视约束更让人多了一层解读。还有一些作品如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萨宾妇女》,如此巨幅油画顶天立地几乎占据整面墙,十分震撼。站在浪漫主义艺术家藉里柯《梅杜萨之筏》画作前,似乎又看到了汹涌的海浪,又看到了士兵们孤立无援的境况,画面不是在四平八稳地叙述,而是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强烈地刺激了观赏者的情感。

\

尤其喜欢格列柯的《拉奥孔》,人体都被涂成的银白色,黑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天上被乌云笼罩,前景的小山、石块也是黑暗一片,把人物的银白色衬托得刺眼、炫目。远处的科洛伊城是金黄色的,与地平线相连的天空上是白色和蓝色夸张的四肢和因痛苦而扭曲的表情,把人物临死时的挣扎刻画得惊心动魄。这种幻想主义的风格,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画面的悲剧气氛也相当浓烈,给人一种直观的恐怖感。也烘托出了一个恐怖、变形、神秘、混乱的无序的世界。也有人探讨《拉奥孔》他的主题暗示了画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人类悲剧的宿命感,正如毕加索描述他的那样,“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正在崩溃,而他也在描绘这种崩溃”,“在他身上,无疑具有一些他那个时代,或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曾认识的伟大的东西”。毫无疑问,在那个时代,埃尔•格列柯是极为独特的。

 

编辑:罗远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