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萬空间开幕展于草场地艺术区举办 首展呈现“世界砼 ”
0条评论 2014-12-23 16:26:45 来源:99艺术网 
2014年12月21日下午3时,由鲍栋策划的“世界砼”于拾萬空间开幕,作为空间的开幕展邀请了蔡磊、陈晓云、侯勇、梁硕、陆垒、宋建树、王卫、王光乐、杨铭、于吉、曾宏、张如怡、张震宇、郑国谷等14位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述“水泥”,以及与水泥相关的存在经验。他们的作品与题材意义上的现实无关,他们的作品不是去表征现实,而是在让现实呈现自身。展览的一部分作品将长期保留下来,成为拾萬空间的建筑及展览环境的一部分。据悉,展览将展至2015年2月28日。
 
作为本次展览的延伸部分,音乐人姬赓将在开幕当晚在北京xp小萍酒吧特别策划“世界砼”音乐现场,邀请到长期活跃在实验音乐领域的李剑鸿和王子衡这两位音乐人,以形态不同的音乐呈现形式与展览形成互文关系。那么同样以“水泥”为创作起点,两个领域的创作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他们都在试图穿透既有的审美和听觉经验系统,让观众对惯性系统的表象世界产生间离感与陌生感,并从粘连在音乐接受系统中的符号逻辑里感受到不同的清凉之气。
 
“砼”[tóng]是水泥,更确切地说是混凝土,“砼”是1953年的新造汉字,被普遍使用在建筑工程学中。
 
2013年,全世界的水泥总产量为40亿吨,中国的水泥产量是24.2亿吨。相对于同年世界粮食产量的24.79亿吨与粗钢产量的16.07亿吨,水泥是目前增量最多的人造物,也是存量最多的人造物。
 
水泥既是一种人造物,也是一种人类用于造物的基本元素。而水和泥,这两种基本的元素,又正是很多创世神话中的造人材料。水泥既是形式,也是质料,水泥几乎是一种整全的存在。
 
水泥巨大的量使它成为了人类生活中最基础的存在物,水泥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中国,水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最低限度的现实感,一种人类早已不再拥有纯粹自然性的现实感。
 
水泥根本上是无形式的、无本体的,水泥也经常是非常具体的、有形的,水泥是日常的,但也总是被掩藏的,在这个层面上,水泥甚至近乎于拉康说的“原质”(the Thing),水泥是一种无法被表述,但又总是让人遭遇的东西。
 
拾萬空间成立于2014年,位于草场地艺术区211号院。拾萬空间对常规意义的方盒子展览保持警惕,从当代艺术语言中的语法和语意结构出发并延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希望通过持续的展览和项目,激发出当下文化中被忽视的部分,将当代艺术思想的价值生发到你我的身边。

编辑:陈耀杰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