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艺术市场:艺术地产投资大举“吸金”
0条评论
2015-01-13 15:17:26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李启超
年轻艺术家受青睐有加
2014年秋拍现当代板块相比老油画、知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70后、年轻艺术家作品的表现更为抢眼,包括王光乐、贾蔼力等等都打破了个人纪录。青年板块一时间名声大噪,外界也在有意无意的将这一板块打造成未来艺术市场的救市者,保利现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认为:“一级和二级市场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已经非常活跃,而且也倍受关注,这个场子里边我们差不多45件拍品,全成交,全场白手套。这个总标也是符合我们想象的是一千多万,这里面有几个作品,像王光乐、段建宇的作品是偏高的,也使我们有一个反思,我们在找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时候,这类作品是艺术家早期的作品,我们收藏家的眼睛、专业性也非常高,年轻艺术家重要作品的价格会比新的作品、普通作品价格要高。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今年也是非常大胆地迈出了一步,把70后、80后甚至是60后与不同绘画语言这样一类作品呈现在收藏家的面前,市场是最好的说明。”
比如嘉德拍的徐累,海外也有人喜欢,现在出了很多中国当代水墨年轻艺术家,都非常有前途,价格又比当代艺术低,当然当代艺术板块的价格是按尺算,要是当代艺术一张油画可能2米、3米卖30、40万,但是水墨画画得比当代艺术还当代,又有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还有东西方结合的当代艺术的融合,所以当代水墨确实是一个国际市场中目前很关注的一个板块。贾伟针对大家不约而同选择新的绘画总结为:第一,现在收藏家购买得越来越理性,了解得比我们还要多;第二是说明市场非常健康,一级市场也是偏于成熟,甚至艺术消费偏于成熟,因为很多人去博览会、去国外旅游,他的见识可能看懂了年轻艺术家,同时拍卖行因肩负的压力不想通过拍卖把年轻艺术家的价格变得很高,因为年轻艺术家有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有时间的观察和判断,市场大家买当代艺术的收藏家越来越理性,这个市场是越来越成熟和健康的。
境外资本逐利中国市场
今年拍卖市场有一个现象是参与人群有变化,苏富比50多件拍品有将近十个国家的人竞投,有的是委托,现场也有老外坐在里边,这是原来少见的。还有一个变化是藏二代收藏取向在变化,过去老的收藏家基本收传统中国书画、古代、近现代为主,也是研究这些品类的,这次就发现有一个藏家的后代买了三件当代水墨,这就是一个很可喜的变化,最近很多藏家的后代进入这个圈子,他们的兴趣基本上跟父辈不一样,买的作品是当代,这一代收藏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包括嘉德、匡时,来的全球买家比例都在逐步增大,他们主要购买当代艺术、当代水墨,当然也有其他东西,他们参与很大。当代水墨是有当代艺术概念的一个板块,很适合境外的外籍人士以及台湾、香港、东南亚的藏家和有购买当代艺术习惯的人,有当代艺术概念也会理解、会看懂、会接受这个板块,所以这个板块很国际化。这批买家的进入,带来了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比如现在俄罗斯的石油遇到困难,很多石油的都撤资了,大概有1500亿美金;还有中国的股市最近像过山车一样,好多外资也撤离股市转而进入艺术市场。明年的艺术收藏市场必然是资本疯狂追逐的战场,好作品想必不会太低开低走。
金融杠杆将成藏家福音
时至今日,似乎大批资深藏家也遇到了他们的资金困难期,对此各大拍卖行看到了与金融相结合的机会,保利相关人士透露,在金融服务方面,比如客人想买东西,但是手上没那么多现金,保利就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等产业链建立起来之后,购买人的资金问题、市场问题都将得到缓解。
从某些藏家角度看,也需要把收藏事业进行开源。
某资深藏家表示,“我这十几年用力过猛,搞的手中资金链非常紧。为了买画把房子也卖了,但是毕竟没有那么多房子可以卖,重要的之前的作品又没法卖,坚持到现在还是有一些想法,虽然目前不现实,但是我确实在内容梳理上向着做一个美术馆的目标坚持、前行。虽然有点儿辛苦,还是在坚持,这个坚持需要子弹,并不是说手里这些作品全部要留着,收藏家即使要卖藏品也要要找好的时机,这种梳理不是说没用的草率地处置掉,梳理的过程,艺术品的交易不可能很快,不像股市今天挂单立马交割,股市需要审时度势,找合适的时机,因为资源毕竟有限,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最近我和一些带有一定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拍卖公司,还有金融、银行的金融机构探讨一个办法,金融杠杆和手段对我来说是一个帮助,既然梳理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金融手段、银行力量帮我买新的,旧的慢慢通过拍卖公司再去运作。”
更有藏家建造了私人博物馆,将自己手中的大量藏品放入馆中进行商业化运作,借由门票、藏品的衍生品谋取收益,虽然不能根本上缓解资金压力,却大大减轻了存储这些作品的费用。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