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回顾
0条评论 2015-01-20 11:02:59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季涛

三、市场在寻找价格洼地

拍卖市场寻找“价格洼地”的表现主要在于各个板块之间的“轮动效应”。书画市场中主要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艺术家之间的轮动;同时也表现在推出新拍卖项目专场,比如推出“新水墨”、“当代艺术”,介绍70、80后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等。

中国嘉德历史上首个当代玉雕艺术专场“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作为嘉德秋拍中开拓市场的新尝试,吸引了收藏者的关注,全场59件拍品总成交达1885万元。

西泠拍卖秋拍推出的“青铜礼器专场”吸引了海内外藏家到场,十六件青铜器,不仅百分之百成交,总成交额近4000万。这次拍卖有助于向大众传播青铜文化,对于促进青铜器回流也具有积极意义。

保利秋拍的“珠宝钟表尚品”拍卖的招商力度十分强悍,使以往在内地难以形成很好成交的“珠宝板块”出现了一线亮色,总成交额达到1.42亿元。

佳士得(上海)首次推出“中国当代设计专场”就大获成功,总共20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达2100万元,其中一件“大叶紫檀黑漆压金书桌”以420万元的落槌价,成为整场价格最高的拍品。

延续内地和香港拍卖场上近两年对于“当代水墨”艺术板块的推动,内地今秋“当代水墨”市场依旧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从蘇富比(北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秋拍的业绩来看,“当代水墨”和“青年艺术家”板块走势强劲。“当代水墨”让调整期的当代板块重燃生机,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作品部分,常常会以高出起拍价几倍的价格成交。

蘇富比(北京)沿袭其香港公司的拍卖风格,继续推出“当代水墨”拍卖品,推出新锐艺术家,其在整个秋拍中的占比似乎越来越大,由此可见蘇富比在推广“当代水墨”板块时的独特风格。

北京匡时的“当代书画专场”成交了5143.7万元,成交率高达92.7%,新锐艺术家得到藏家的推崇。其中,彭薇的《新洛神赋》以253万成交,晁海的《牛》以207万成交等等。

北京荣宝也继续尝试推出“当代新水墨专场”,成交额为665.6万元。

在各家拍卖场上,李津、朱新建、晁海、徐华翎、郝量、黄丹等一批“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受到市场热捧,作品稳健成交。而“当代水墨”的热度不减,显示了市场仍然热衷于发现新人,寻找“原始股”和“价格洼地”的新尝试。

由于目前推出的艺术家人数有限,导致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价格增长过快,也就会出现追不上而“收藏难”的问题。新一代年轻艺术家还将会持续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当代水墨”年轻艺术家的不断推出,艺术机构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和包装,收藏者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必将成为今后推动这一板块进一步健康成长的关键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涌入拍场,并逐渐成为市场中的主要购买力。对于他们而言,更容易理解同龄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欣赏品味也会更加接近。同时,较60后及更早时期的成熟艺术家相比,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相对偏低,所以对年轻藏家来说,会更加游刃有余。

四、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在调整中

精品少是市场成交额下滑的主要原因,征集难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市场没有出现明显上涨时收藏家们对精品的惜售,买家的投资意识逐渐转向了收藏,收藏家频频建立私立博物馆等,都使得艺术精品在拍场上难得一见。

2011年秋拍以来的市场下跌,使得许多高位购买的藏品被套牢,买家不愿意割肉,艺术品基金不愿意重返拍场,买家患上“恐高症”,单价上千万元的拍卖品都难以成交。

资金紧张是2014年各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各行业都会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而投向需要长线投资的文物艺术品的资金自然捉襟见肘!国民经济的滞涨或萎缩的未来预测也许也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GDP的下滑,房产销售市场的彷徨观望和价格走低,都会对投资者大资金的运用产生阻碍。

2014年7月下旬以来内地股市的飞速上涨,必然吸引了大量的短线投资型资金,而使得文物艺术品市场长线投资资金相对匮乏。股市上每日上万亿的天量资金当然不在乎艺术品市场上的那点成交,而在于原来计划投资艺术品市场的资金会去临时运作股票,而造成艺术市场资金的暂时流失,这也可能是今年秋拍行情比较艰难的原因之一。

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新规,使得艺术品送礼“雅贿”现象得到一定的抑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艺术品的购买量。

如今艺术品买家和藏家的水平越来越高,在辨别真伪、流传有序和著录、艺术史地位、精品与普品的差别等方面更加专业、务实和理性,拍卖场上越来越多的出现同一画家的不同作品价格上的巨大差异,这是市场更加成熟的标志。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内地艺术品市场的那次爆发也许来的是过猛了些!当时国内投入的4万亿救市资金,其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客观上也助推了艺术品的价格。今天,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持续萎靡不振,也许就是对那几年过高涨幅的缓慢消化过程!

2015年的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将会怎样?大家充满了期待。经过三年的调整,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已被腰斩或砍下了六、七折,似乎已跌无可跌,但整体上涨的动力在哪里?业界还在等待。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