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字潮” 您怎么看
0条评论 2015-01-29 17:19:23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
流动的数字博物馆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得以近距离“触摸历史”

近日,成都市推出了首个文化文物大型智能数字化平台“锦点”,让成都113家博物馆、6354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14213件文物在这个平台上一展“珍”容,公众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这些藏在深闺的文物艺术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少地方纷纷上马建立数字化博物馆。这种“数字潮”会在博物馆建设中发挥多大作用?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数字化博物馆是时代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也有人认为,恰当的数字技术运用会对某些文物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历史更需要的是真实。数字化博物馆迅速发展的这一现象是为了赶潮流,还是真的有其用武之地?我们不妨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本期主持彭婷婷

本期嘉宾:

张小朋: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研究员

成建正: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刘毅: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观点1

“数字化”不是昙花一现的“技术秀”

张小朋:数字博物馆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应用,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博物馆是一个对资源收藏、收集和普及的场所,它首先是一个收藏的机构,同时又是一个传播的机构。资源的传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传统的陈列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从博物馆出现到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接触艺术品的途径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陈列式就必然要顺势而行,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社会公众能够更加便利地、深入地、全面地获取这种资源。在今天看来,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是最为强劲的、也是普及性较高的一种手段。

传统的博物馆以过去实物为表现,以过去的历史为基础,我们运用数字化,是为了展示这个实体所代表的、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数字化的整理可以有效地配合实体的展示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运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于那些相互之间零散的、疏远的关系进行有序地集中,加上我们以更加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加工整合,使这种知识集合的相关性更高,这是我们传统的展览无法做到的,因为传统的展览空间、时间都是有限的,数字化就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二是更加适用于我们现代人习惯的、也是很难改变的对知识获取的渠道,对于不可改变的东西我们就要引导公众利用它,使博物馆资源获得有效的传播。三是随着博物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入,社会公众可能更多趋向于购买、收藏文化产品,对于一般参观者而言,不能只是单纯地把物件从某些商店转移到家里面,更要了解藏品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数字化这个平台我们建立起文化创意产品知识库,收藏者就可以了解物品文化背景知识和艺术欣赏价值。

数字博物馆在推进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说人才储备不够、知识体系结构不同、与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不适应等都会造成随大流的现象,只是单纯地模仿数字技术效果,而忽视建馆的初衷。

博物馆不能等同于藏宝库,通过数字平台,可以让博物馆更年轻、更时尚,从而更好地与时代结合,来反映公众的思想变化。

编辑:陈荷梅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