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沃克(Kara Walker)的视频和装置艺术《剪纸剪影》将视角交汇于南北战争前南方地区的暴力和野蛮。
近年来,因为人本能对“叙事”的需求以及故事给予观众的强大吸引力,艺术作品的“叙事性”重新浮出水面。这些具有叙事性的艺术作品时常以视频形式呈现,但装置艺术却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相较导演和作家而言,装置艺术家面临的挑战在于,他们需要在众多媒介中挑选出最有表现力的部分来完成作品。这些媒介包括:视频、声音、现成品、摄影,以及绘画、雕塑等。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观众对于装置艺术的预期更多。制作装置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可以是一趟令人振奋的旅程,也可以是一次令人沮丧的操练。
潜入昏暗的地下室
“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我可能会是作家。”常居于多伦多的艺术家艾里斯·霍伊斯勒说道,“有人将我的作品定义为三维立体版的虚构小说。”霍伊斯勒的装置作品以她创作出的人物为中心,将导游/档案保管员(通常是由她本人担当)的解说介绍作为线索,引领观众参观她的创作。
霍伊斯勒的装置作品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叫“他给她取名为琥珀”。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一栋叫做“格兰奇”的宅院里,整个作品嵌入了多伦多的安大略艺术博物馆中。参观者被“格兰奇”管家的日记引领,日记中记录了一位爱尔兰女仆行踪诡秘地将一些宅院内的物品埋藏起来,包括一件长椎体蜡块、一团黏土和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蜂蜡。
“潜入‘格兰奇’大宅昏暗的地下室,可以看到一项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全速进行。亮眼的黄色胶纸、‘危险’告示牌以及三箱装满泥土和碎石的长形货柜被渐次发现。”策展人伊丽莎白·阿姆斯壮写道。霍伊斯勒的这件装置作品曾被展示在她去年的策展项目“更加真实?在‘以为真实,而非事实’的年代中的艺术”中。
霍伊斯勒创造的人物角色多数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士,苟延残喘生存于边角地带,不受重视。“历史总是由幸存者和赢家来书写的。”她说道,“我总是在思索,那些无法站出来讲述自己故事的人有机会表达的话,会诉说些什么。”小说家总会声称他们笔下的主人公有时会跳出来支配作家的笔头,而霍伊斯勒说她的创作过程也有类似的体验。“我会针对这类人物展开调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角色变得更加鲜活。于是我能够刻画出他们逼真的形象,而他们也同时与我互动,告诉我希望通过我传递出去的信息。”
有时艺术家会为了还原真实情境,在创作时做出较为极端的行径。例如,由于霍伊斯勒的“琥珀”作品中的爱尔兰女仆被诊断为具有癔病性失明症状,艺术家于是蒙住双眼扮演盲女,创作了部分相关的装置物品。
众人皆可参与历史
霍伊斯勒的作品通过隐含线索向观众展示了历史的另类角度。另有一些艺术家认为他们本身肩负着纠正历史的重任,他们重新讲述那些被疏忽的历史故事,尤其是当种族意识介入时。在好莱坞式的刻板印象中,农场主与黑奴总是互依共存、欢乐友爱的形象,而电影《为奴十二年》则与其相悖,真实地反映了黑奴的苦难。早在这部电影之前,卡拉·沃克(Kara Walker)的视频和装置艺术《剪纸剪影》已将视角交汇于南北战争前南方地区的暴力和野蛮。美国土著印第安人艺术家贾米森·查尔斯·班克斯(Jamison Charles Banks)正全身心投入于一项可以证明“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与“切罗基人的最终流放”有关的计划中,用他的原话来说便是“通过棒球运动,重拾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他认为他负有讲述先贤的史实故事的重任,将祖先的故事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过往的历史是伊利亚与艾米利亚·卡巴科夫(Ilya and Emilia Kabakov)作品的重要构成,卡巴科夫夫妇被许多人认为是当代装置艺术的鼻祖级大师。他们的艺术表现着重于反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鸿沟。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