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场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境内外同价是趋势
0条评论 2015-02-04 10:13:13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刘文剑

\

消费者还买奢侈品吗?消费者去哪买奢侈品?2014年奢侈品业在中国市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这成了每个奢侈品行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上月底,贝恩咨询中国公司发布中国奢侈品市场年度报告,报告称中国奢侈品市场八年来首次出现下跌,消费额达1150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下跌1%。同时,中国人2014年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3800亿元,同比增长9%,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奢侈品购买国。这是该调研机构发布年度报告八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首次负增长。记者采访消费者发现出境购买和海外代购成了很多年轻奢侈品消费人群的选择,这也造成了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增长,但国内奢侈品销售负增长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代购在全国奢侈品消费中的占比高达15%。报告显示,2014年奢侈品海外代购市场规模约为550亿-750亿元,主要集中于化妆品、皮革箱包、腕表和珠宝,市场总额约占中国门店销售的50%。在此次报告调查的1400名消费者中有70%表示在2014年曾经通过代购消费过奢侈品,这一数据在2013年为59%,另有59%的受访者称未来会增加代购支出。对于为何选择代购,受访者表示,国内外奢侈品的价格差异是主要原因。

奢侈品牌放缓拓店速度

在2013年调研中,消费者较为关注海外购物、折扣店及品牌标志等关键词,而2014年关注的关键词中,风格、时尚及专属性排名居前。对于奢侈品上带有明显品牌标志的看法,有近半消费者认为这过于招摇、过时俗气等,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

2014年多数传统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国内的单店销售呈现负增长,只有香奈尔、爱马仕、蒂芙尼等少数品牌仍保持正增长,多数品牌放慢了中国的新店扩张步伐,而且例如登喜路、杰尼亚等一些品牌还关闭了中国的部分门店。该报告的撰写者、贝恩公司合伙人布鲁诺·兰尼斯表示,以时尚为重点或更重视设计元素的奢侈品牌去年出现逆势增长。不过这种情况在青岛体现还不明显,今年我市商业将新增华润万象城这个高端项目,海信广场也在加紧进行二期建设。“经历过2014年的低潮,业内普遍认为2015年国内奢侈品市场将回归正增长。即便是贝恩咨询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某高端百货店相关负责人说,毕竟奢侈品的市场需求仍在。

境内外同价是未来趋势

为何消费者不愿意在国内购买奢侈品了呢?当然是因为境内外巨大的差价。

“我现在购物就是两个渠道,一个是出国旅行购物,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旧金山的同学海淘,买同样的东西国外要比国内便宜一半。”去年先后去过美国、欧洲旅行的黄女士说,两次旅行,她发现国内的东西普遍比欧美国家贵很多,从此便开始了海淘。她指着自己的LV经典款包说,“这个是在法国买的,折后四千多,而这个价格在国内顶多买个LV钱包。”

记者采访了部分25岁到40岁的市民发现,几年前,要买一款奢侈品的手袋,90%的人不会想到网上购买,有条件的托朋友从国外带,实在不行就直接去国内的专卖店购买。但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随着海淘的兴起,美国亚马逊、奢侈品大牌的官网都成为中国消费者淘货的热门地点。加上转运公司的迅猛发展,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奢侈品。

面对海外代购对国内奢侈品消费的冲击,岛城资深商业人士曹仁霖认为,奢侈品牌在华门店投入巨大,但大量消费外流使品牌在华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境内外同价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他举例说,已经有奢侈品牌在行动起来,开始推进境内外同价,例如,去年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旗下的宇舶表、真力时表实施“港内同价”(香港内地同价)就是典型。

“去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首次突破了1亿,从一辈子出国一次到年年休假出国游,现在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消费外流会倒逼国内商业做出变革。”青岛越洋出入境刘经理也认为,奢侈品价格内外持平是大势所趋。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