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被放上杂志封面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受欧美上流社会欢迎
塔玛拉•德兰陂卡为女儿作的画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5
塔玛拉•德兰陂卡充满声色的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的情人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的情人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被放上杂志封面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被放上杂志封面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被放上杂志封面
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被放上杂志封面
塔玛拉•德兰陂卡 蜡笔素描
塔玛拉•德兰陂卡 蜡笔素描
塔玛拉•德兰陂卡 蜡笔素描
我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世俗的准则并不适合那些边缘人群。
我发誓,每次我售出一幅画,就想自己买一个新的手链!——塔玛拉·德兰陂卡
塔玛拉·德兰陂卡(1898-1980),波兰女画家。她的作品风格受立体画派影响,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其裸体肖像画更是散发着肉欲气息,连同画家本人惊世骇俗的美貌和近乎偏执的性格一起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从16岁开始,她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虽然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磨难,塔玛拉却提起画笔完成了她的誓言。

塔玛拉·德兰陂卡
为过奢华生活而支撑起的家庭
塔玛拉·德兰陂卡出生在波兰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从小过着富足生活的她在16岁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因此在她18岁那年就嫁给了俄国律师 T 兰姆皮库奇(Tadeusz Lempicki),开始了奢华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20岁那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沙俄效力的丈夫遭到逮捕,为了营救丈夫,她四处周旋,最后不得不以出卖自己的肉体为代价,做了瑞典外交官的情人,1918年塔玛拉与获释的丈夫双双逃往巴黎。

塔玛拉·德兰陂卡
正待塔玛拉期盼与丈夫创造美好未来之际,丈夫却因之前的牢狱之灾而一蹶不振。而女儿的出生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塔玛拉不得不提起儿时颇为得意的画笔,捍卫自己的誓言,做一名职业画家。1928年由于受不了塔玛拉糜烂的生活,丈夫终与她离婚。
塔玛拉也被称为“拿画笔的男爵夫人”,1933年35岁的塔玛拉又与一个比她大20岁的富翁Raoul Kuffner男爵结婚。男爵是当时奥匈帝国最大的庄园主,也是塔玛拉作品的主要收藏者之一。1939年,因德国纳粹主义在欧洲抬头,政局动荡不定,她便说服男爵变卖所有的土地和财产,离开奥匈,迁居美国。1962年,Raoul男爵的去世,使她放弃了手中的画笔,并于晚年移居墨西哥,1980年辞世,实现了自己“一生只过奢侈生活”的诺言。

塔玛拉·德兰陂卡
纸醉金迷的社交生活
在巴黎“迷惘的20年代(爵士时代)”,“放荡不羁”成为塔玛拉·德兰陂卡生活的一部分。起初只是为了解决家庭的困难,但是以奢华生活为目标的塔玛拉怎么受得了那个年代的诱惑,出色的艺术装饰风格画作为她赢得了经济支持者,让自恋的她能够“纸醉金迷”。每当夜幕降临,塔玛拉开始了新的一夜的生活,她不知疲倦地周旋与各种派对和沙龙,接触各种两难美女,满足她双性恋的欲求,然后临晨回到家,一直工作到第二天。这是塔玛拉巴黎的生活,她的社交生活比家庭还重要。塔玛拉不仅常常忽略丈夫,连女儿也不常见。即使到了美国,在新大陆的社交舞台上,塔玛拉继续着她的“艺术象+情人”的人生话剧。

塔玛拉•德兰陂卡
在一群俊男靓女中变换情人的绘画
塔玛拉师从立体派画家Andre Lhote和 Maurice Denis,天资聪慧的她对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不久她的第一幅画被一家商业性画廊看中并收购,1925年,塔玛拉便开始受到欧洲艺术界的瞩目。特别是在意大利举办了个人展大获成功以后,被评论界赞誉为“美貌新锐女画家”的塔玛拉一夜之间成了意大利社交界的一颗明星。塔玛拉成名了,在她还很年轻时。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她,有流亡的白俄贵族,有美国的百万富翁,西班牙国王,希腊王妃……在欧美的上流社会,拥有一帧带有“Lempicks”签名的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上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艺术界,塔玛拉对自己的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性取向是无需掩饰的,那是一个颓废的时代。塔玛拉对美丽的执着,对香车的依恋,对都市爱情的向往,都反复刺激着她的人生。那些穿晚礼服的男人、胸部丰满的金发美女以及女同性恋人的幽会是她作画的灵感来源,也是塔玛拉画作的主题,更造就了塔玛拉的艺术巅峰。塔玛拉不断地在一群俊男靓女中变换情人,并用画笔勾勒出情人们动人肖像,她说:“只是为了画好的画”。她的第一任丈夫就因为受不了她的糜烂生活方式,与她离了婚。
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性表现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她们自己的性体验。而塔玛拉的艺术创作则更进一层,有一种对自我肉体的自恋情节,甚至于达到了“自我膜拜”的程度。
塔玛拉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的时候曾经说“每一幅都是自画像”。在她的作品中显露的自恋情节,浓得难以化解,这也与她自身的美是分不开的。她把挣来的钱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连唯一的女儿也交给了父母。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受到年轻模特们那鲜嫩欲滴、流光异彩的肤色与自己日渐衰老的躯体相比,心底的失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她后期的作品中远离了那种早期作品中常有的玫瑰红,这不仅预示了她对欲望淡泊,也奏响了其艺术生涯的晚歌。

走进苏富比拍场的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
“拿画笔的男爵夫人” 备受好莱坞明星钟爱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塔玛拉的艺术连同其传奇的经历又重新受到了瞩目,麦当娜就是其中一位关注者。麦当娜的发言人曾证实,这位拥有至少两幅德兰陂卡作品的流行天后在数十年前就开始收藏这位画家的作品了,麦当娜还将她的画作视作自己灵感的源泉。在麦当娜1990年推出的音乐录影带《时尚》中,其收藏的德兰陂卡作品也出现在拍摄背景中,这在拍卖行和艺术画廊中激起了一阵涟漪。
芭芭拉·史翠珊也热衷于收藏塔玛拉·德兰陂卡画作。史翠珊第一次被这位画家所吸引是在上世纪70年代,她当时正在建造自己艺术装饰风格的住宅。史翠珊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赞扬了德兰陂卡的绘画风格和技巧,“我认为德兰陂卡的画作原创性极强。”她还写到,“女性艺术家的身份使她的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杰克·尼科尔森对塔玛拉的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他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塔玛拉的所有作品收归己有。在法国,时装界也闻风而动,有的将塔玛拉作品中的人物衣着设计成时装,更有甚者将她名字的后半部分用在了时装品牌的命名上(Lolita Lempicka)。
塔玛拉·德兰陂卡简介
塔玛拉·德兰陂卡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1898年5月16日出生于波兰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20岁时来到巴黎成为职业艺术家。1939年迁居美国,1962年移居墨西哥,1980年3月18日于墨西哥逝世,享年81岁。其作品风格受上世纪初立体画派影响, 她的画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她的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