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华和刘鼎
卢迎华家的餐桌
卢迎华在艺术圈是策展劳模之一,身为深圳OCAT艺术总监的她和艺术家刘鼎即是夫妻又是多年的工作搭档,这样的组合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仅找到了更多的乐趣,也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氛围中儿子也会时常跟随着两人的节奏进入“妈妈出差跟爸爸”状态,又或是一家三口开启一起出国的工作旅途模式,生活和工作在卢迎华的生活中似乎从不冲突,也未曾生硬的分离过。
卢迎华家的菜品
卢迎华家的菜品
身为潮州人的卢迎华对食物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她最喜欢的餐馆是自己家里的小餐厅,因为在这里可以和孩子交换一天的信息,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度过很多的午夜和清晨。只要在家,她每天都会做饭,最喜欢的环节就是上菜场采购,买菜做饭是卢迎华觉得最放松的时刻,在自己家的餐桌上她会摆上自己擅长的甜甜的煎饼——太阳饼,也会在这个餐桌上开启自己一天的工作。
Q&A
99艺术网:你是哪一年来到北京的?/ 你生活在哪个城市?
卢迎华:刘鼎和我2003年底搬来北京。
99艺术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印象是什么?
卢迎华:对于我而言,这个城市很缺少温情,但它已经是家,也是我的一部分,离不开,也总会回到这里来。
99艺术网:你最喜欢的食物和餐馆是哪里?
卢迎华:我喜欢各种食物,最喜欢的餐馆是我们家里自己的小餐厅。我们一家每天在这里度过很多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和孩子交换一天的信息,和朋友们在这里度过无数个午夜和清晨。我也最爱在餐桌上工作。
99艺术网: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有哪些?
卢迎华: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啊,太多了!我上学的时候,我妈妈辞职在家,她爱看各种菜谱、看电视里做菜的节目,总在琢磨做弄点什么新花样。她也爱自己和面,蒸包子。这些都是美好的记忆。如今她已经去世,但我总是想起那些食物和时光,它们带给我很多温暖和美好的记忆。我没有她巧手,但我也爱给我的孩子买各种花样的水果、食物,和亲手做一些饭菜,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这些东西总会在我们身上留下亲人的印记。我的爸爸很会做菜,这是他表达爱意的方式。我总是抱怨他的菜太油腻,太多肥肉,但我知道,这都是我们之间重要的纽带。
和刘鼎在一起之后,他对我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心,通过他我重新认识了我家乡各种独特的食品,这些都是了解和认识自我的多重途径之一。我也通过他了解了一些他老家的饮食。这些交流,包括我们之间无法彼此融入的部分也成为我们这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纽带。刘鼎和我经常让我们的孩子融入我们做饭的过程,放学以后这也成为我们在一起的一个环节。
我在瑞典马尔默上学的时候,这个美术学院开辟了一个大厨房,各个年纪的同学都可以去使用里面的炉具,有人在那做面包,有人调酒,大家从各自的工作室和教室出来,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彼此交流。周日早上我们会各自带上一道菜,到同学家聚餐,讨论。这些时光总让人流连。
99艺术网:关于食物的糟糕的记忆有哪些?
卢迎华:我的父亲在童年和成长期经历了大跃进和极端的贫困,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经常没法填饱肚子。今天他仍然对饥饿有着深切的记忆和恐惧。他仍然塞我吃东西,怕我在外挨饿,包括对于我的孩子,他总是有这个担忧。我因此变得有点叛逆,在他面前故意少吃,不吃。这是我们父女俩较劲的方式。父亲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仍然在那个时代的阴影中生活着,这种印记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我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饿过肚子,也使我很难想像父亲所经历的苦痛。我也为我自己的无知和幼稚而痛苦。
99艺术网:最离不开的心爱食物是什么?
卢迎华:家里人做的各种菜肴,我父亲的豆瓣酱焗鸡、刘鼎的煎三文鱼和牛尾巴汤、婆婆的豆沙春卷和我公公爱给我买的各种零食。
99艺术网:最擅长烹饪的食物是什么?
卢迎华:只要我在家,我每天都会做饭。其实我最喜欢的环节是上菜场采购,至于烹饪,我发挥的水平总是不太稳定。可以说我最有把握的菜式是在早餐的时候为全家人煎甜甜的煎饼,我把它命名为太阳饼。我喜欢为所有人做这个饼吃,可最近我儿子有点吃腻了,看来我要想想法子变个花样了。
99艺术网:多久做一次饭?
卢迎华:几乎每天都做。买菜做饭是我觉得最放松的时刻。
99艺术网:假如把自己生活的城市比作一种食物?
卢迎华:很难把北京想像成一种食物。它是那么不近人情,很难把它与食物的任何一种质感和给人的感受连接起来。也许北京是炉子,是煤炭,它给了动力和粗粝,使食物经受锤炼。
99艺术网:春节最想吃什么?有春节的食物计划吗?
卢迎华:这个春节我想试着自己研究下一些家乡的老菜谱和小点心,为孩子营造过年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人都远离了家乡,本来对自己家乡的记忆就很单薄,孩子出生在北京,更无从接触。我想试试恢复一些链接和建立一些桥梁。形成丰富的主体都离不开这些有温度和有味道的细节。
编辑: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