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艺术家滕英——当梦想穿越现实
0条评论 2015-03-11 11:27:4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滕莼煦
受业赵无极
受业赵无极

滕英(我的母亲)自幼习画,基本功扎实,是在当时苏联绘画体系浸泡与熏染下培养出来的一代青年中的一员。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她逐渐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绚烂多彩,西方先锋的艺术思潮与艺术理念激荡了当时中国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心,就仿佛面对刚刚摘下的还沾着露水的新鲜水果,如饥似渴的青年才俊们纷纷扑上去大肆地啃咬嚼食、贪婪地吮吸着果浆……滕英也参与其中,西方艺术理念也逐渐扎根在她的心底并成为了组成她有机个体的一部分。
 
她开始特别的关注起西方的抽象绘画,从最初的好奇发展为热爱,一点一滴的实践铸就了她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于是她成为了一位兼有精湛传统技法与先锋意识的当代艺术思维形态的艺术家,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凭她所具有的新颖灵活丰富的艺术理念、悟性及敏感度,她完全可以踏足不同领域尝试不同的新奇手段来展现自我,当我们一起相处时,你会发现在她身上灵感之泉仿佛总是源源不断,不曾枯竭,时不时就会有新颖的、甚至是令人称奇的艺术观点和表达从她的心底迸发出来。然而滕英有一种强大的自省力,从不因瞬息万变的当代艺术形态和其他人奇招百出的视觉手段而自乱阵脚。她始终明白一个道理:从每个生命个体诞生之始就标志了该生命具有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就像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他具有的也总有他缺失的一样。“双眼不要总是一刻不停地向外张望……”“不去管自己没有什么,关键是自己拥有什么……”“你自己就是一本书,不要试图先把别人读透了才想起来自己这本书还未曾认真看过。”这是她曾反复强调的话语,是她几十年中生活与艺术上丰厚累积下浓缩出的独特感悟,这也是她内心所具有的支撑着她艺术追求的强大信念。
 
近年来,滕英一直尝试将她扎实的写实功夫与她所热爱的抽象观念很好地恰当地揉和在一起。写实与抽象,看起来完全是相悖和疏离的两个艺术概念,滕英着迷于这种矛盾与冲突碰撞相遇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并玩味其中。对这种对立的关注与表达,构成了独属于她绘画体徵的独特性。
 
站在她的这批新作前,当你走近画作并仔细观看,会感受到画笔在画布上的笔触似乎非常具体——仿佛在努力地描绘描摹某种物像,但整体呈现出的仍然是抽象形式,“它们似乎是什么,但其实什么也不是。”归根结底它们仍然是抽象的符号。滕英试图用具象刻画的手法创造、描绘抽象的图式,有意识地将具象与抽象糅合在了一起。图形虽然是抽象的,但被她那似乎刻意描绘的笔触瞬时间凝固了下来,徒增了一种力度与现实感。我个人的感受是,与她前期的画作相比内容似乎更充实了,更加“言之有物”了。她还告诉我:一种来自于其内心,渴望“掌控”的力量也驱使她尝试这种新的手段进行创作,不同于她前期的绘画创作常以“偶然”为主题,强调一种偶发性、随机性:颜料不经意地洒过画布,流淌下来的痕迹被加工、利用和再造。这种无法预知的不确定性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笔该如何规划,最好的结果在哪里……似乎一切都有赖于偶然与瞬即,然而现在对于她来说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掌控自己创作轨迹才是绘画最令人舒适的状态,她通过这些新的尝试正在寻求得到一种自主掌控画面的快感。曾经的作品是偶然的、轻盈的,而现在的作品可以说是必然的、厚重的。
 
艺术家滕英在巴塞里兹雕塑前
艺术家滕英在巴塞里兹雕塑前

对话
 
时间:2010年8月5日,14:00PM
 
地点:北皋艺术区工作室
 
滕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滕莼煦:中央美术学院在读
 
滕莼煦:(以下简称“小滕”)以母女对话的形式阐释作品的尝试好像还不太多见。我想就您最近的新画和您聊聊天。我觉着与以往的画相比这些画似乎有些不同的东西。
 
滕英:(以下简称“老滕”)我想这是一组不同于08年以来的画。不同在于我的内心有所变化。内心的变化除了自然法则以外,还与我的父亲病重去世有关系。对真实与虚幻转化的思考,对真实感的需求,特别是内心对真实感的审视使我在抽象绘画的表达上有了一些变化。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开放的好年代,但也背负了很多压力,一直向外的探寻会让人筋疲力尽,标准多元及复杂使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抱负的艺术家非常疲累,人似乎都在一个滚轴上不断的旋转,阅尽世间风景的同时忘了自己是谁。岁月流逝使我警觉人这短暂的几十年太不容易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不错的自省内心与外部环境的机会,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不需要干什么?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由于人们似乎永远是在看自己没有的东西,而不会去看自己已经拥有什么,自己已经做了什么。我想我也同样,静下来看看自己,梳理一下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多积累都被封存在盒子里,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找自己盒子里已经有的东西,不要再检讨别人有而自己缺少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本别人无法复制的书。
 
小滕:您说的有道理,就如现在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女孩,因为羡慕那些女明星般的容貌和身材而不惜去整容整形,直到把自己变成一个公共标准下的复制品才罢休,独特性丧失了,没有了个体生命的鲜活,这是畸形社会的产物。
 
老滕:说的对,其实应该呼吁社会对审美标准要有一个低碳的、合乎人性、合乎道德标准的追求。
 
小滕:在你的新作品中更多的让我体验到了现代意识通过相对传统技法的描述传达出来,有种时间厚度叠加的意蕴。
 
老滕: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我试图通过掌握意外的偶然来传达状态。这也是我一贯的艺术理念的延展,这次特别想表现的是现实与非现实,常态与非常态,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对峙关系,在宏观抽象的形式中,加入微观具象描述的手法,意在表述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所具有的矛盾性和相悖特征,描绘出一个真实与非真实互构的世界。
 
小滕:我认为你的作品一直以来秉持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关怀着最脆弱的生命,人性隐秘的情怀,并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在作品中思考存在的意义以及过去与现实,回忆与梦境,孤独与不安,欢愉与痛苦的联系。
 
老滕:生命需要人类去呵护,它们很脆弱,易碎,一不留神就会丧失,当它真没有时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没有”。
 
小滕:读作品既是读生活,又是读思想,既能观人,又可以自省。谈谈你的艺术主张吧。
 
老滕:我崇尚陶渊明对人生境界的定位,欣赏苏轼在人世间大气的实践以及王国维在寻找人生界域中体现的大智慧。这些都是平时我们常常就应该学习的传统文化中的必修课。从事艺术活动,用什么方式不重要,用什么材料、工具、手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足够的灵性和持久的执着力。画画其实很难,难在打破之后的重建。在现世生活不断创新的声浪中,艺术则更多的需要意守,需要聆听内心,享受生命。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