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烛而后至 台湾艺术家陈传兴的个人精神史
0条评论
2015-03-28 09:53:5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丁晓洁
3月27日,陈传兴的个人展览“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个人精神史第一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据悉,此次展出的八十余幅照片,来自陈传兴1973至1978年间在台湾的游走与“观望”。
新闻发布会从左至右 蔡萌、翁桢琪、陈传兴、王璜生、顾铮
“未有烛而后至”勾勒了一幅陈传兴先生少年壮游时的地图—芦洲、淡水、兰屿、艋胛。从中可以一窥四十年前这位摄影者已经在图像中呈现出了戏剧、电影意识、绘画的美学审视,以及对边缘人群和流浪者的关切、对死亡的走近和颤栗。
关于时间,陈传兴认为自己对“瞬间”一直是保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因为他觉得那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是把拍摄对象当作猎物对待。以此可以看出陈传兴对人的尊重。
他还说自己的三联作品、四联作品更像是电影的分镜头,拍摄的场景也通常是自然开放的方式。至于为什么使用程序繁琐的银盐摄影技法,陈传兴介绍说早期他在台湾接受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虽然也知道布列松等大师,但是根本没有看到过原作,也没有看到太多外来的摄影书籍。快大学毕业时,他才开始通过海外了解到亚当斯等人的摄影技法,这时他的第一次个展已经举办过了,后来他继续摸索,整个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摸索。
在“光”的问题上,陈传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光”在中国十分隐晦,而中国最称赞黑暗的人应该是蒲松龄,因为《聊斋》讲的就是幽冥世界。从黑暗到光,一定有一种急迫,也是陈传兴再次呈现的谜题。
陈传兴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出版社创办人,主持翻译《精神分析辞汇》。拍摄纪录片包括有《移民》、《阿坤》、《郑在东》、《姚一苇口述史》等。屡应各大国际研讨会之邀,发表影像方面论文,其特出观点及论述,每每引起学者热烈回响。
展览时间将至4月23日。
新闻发布会从左至右 蔡萌、翁桢琪、陈传兴、王璜生、顾铮
“未有烛而后至”勾勒了一幅陈传兴先生少年壮游时的地图—芦洲、淡水、兰屿、艋胛。从中可以一窥四十年前这位摄影者已经在图像中呈现出了戏剧、电影意识、绘画的美学审视,以及对边缘人群和流浪者的关切、对死亡的走近和颤栗。
关于时间,陈传兴认为自己对“瞬间”一直是保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因为他觉得那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是把拍摄对象当作猎物对待。以此可以看出陈传兴对人的尊重。
他还说自己的三联作品、四联作品更像是电影的分镜头,拍摄的场景也通常是自然开放的方式。至于为什么使用程序繁琐的银盐摄影技法,陈传兴介绍说早期他在台湾接受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虽然也知道布列松等大师,但是根本没有看到过原作,也没有看到太多外来的摄影书籍。快大学毕业时,他才开始通过海外了解到亚当斯等人的摄影技法,这时他的第一次个展已经举办过了,后来他继续摸索,整个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摸索。
在“光”的问题上,陈传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光”在中国十分隐晦,而中国最称赞黑暗的人应该是蒲松龄,因为《聊斋》讲的就是幽冥世界。从黑暗到光,一定有一种急迫,也是陈传兴再次呈现的谜题。
陈传兴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出版社创办人,主持翻译《精神分析辞汇》。拍摄纪录片包括有《移民》、《阿坤》、《郑在东》、《姚一苇口述史》等。屡应各大国际研讨会之邀,发表影像方面论文,其特出观点及论述,每每引起学者热烈回响。
展览时间将至4月23日。
编辑:丁晓洁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