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传承 · 拓展---中国新加坡艺术交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正逢中国新加坡两国建交25周年,由新加坡客艺廊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新加坡艺术总会共同协办,新加坡客艺廊负责人谢克策划。
此次艺术交流展名为《传承 ·拓展》,透过两地十四位具代表性同根同源的华人艺术家共约60幅绘画作品,体现出文化传播过程中随着时代推移和地域差异的演变。中国艺术家们继承了五千年深厚扎实的文化根基,努力不懈地为视觉艺术开拓出一条新径;而新加坡艺术家们深受南洋地区文化熏陶,又经过西方文化洗礼,在传统艺术创作表达形式基础上大步飞跃。 纵观这次参展作品,无论在媒介、构图、技巧以及用色等,两地艺术家作品的呈现都存在极大差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却又合乎推理的现象。
中国和新加坡两地华人艺术家对《传承 ·拓展》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与诠释,各自表述,相得益彰。毫无疑问,观众在享受视觉箇中趣味,同时品味一份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 此次中新艺术交流是双向性的活动,两地艺术家将分别到北京及新加坡参与展览,以达到学术及友谊的深入交流,除了促进两地艺术家加强学术性互动外,更是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两地观众透过这次活动,增加对两地艺术文化发展的了解。 回顾艺术史,许多前辈大家都有在高等学府任教的经历,往往既是艺术家,也是艺术教育家。这次中新两地参展艺术家中,许多位都是有从事艺术教育经历的前辈,多年以来各自为两地艺术界和艺术教育界默默地作出伟大的贡献,不但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也为两地的艺术界培养出不少的接班人。几十年来,由几代人不断充实和发展的由装饰艺术和形式美的体现,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研究和创作方式在新时期有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此次多位多年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们的创作和实践而集中的部分作品,展示了他们多年来探索的成果和艺术才能,也证实了由民族到民间、由东方到西方、由古代到现代的艺术教学实践的观念所蕴含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展示的这些作品,正是对学院以往成绩的确认和肯定。
新加坡为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华人占当地人口百份之七十,他们与中国有着同种同源的密切关系。百年沧桑,因地域和经历各异两地华人有着各自独特的思维与视觉。通过此次机会展示这些新加坡艺术家作品,让观从对这个区域的华人艺术发展概况有更深认识。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