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香港春拍】数读:瓷杂版块估价TOP10
0条评论 2015-04-02 10:58:09 来源:99艺术网 

TOP6
 清康熙(印钮)/ 雍正(印面) 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4-7
LOT号:0102 清康熙(印钮)/ 雍正(印面) 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
印文:《雍正御笔之宝》
印玺 7.4 x 6.1 x 6.1 公分, 7/8 x 2 3/8 x 2 3/8 英寸
盖盒 9.1 x 9.1 x 8.6 公分,3 5/8 x 3 5/8 x 3 3/8 英寸
估价:30,000,000 — 40,000,000  HKD
 
关于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
郭福祥

根据笔者的研究,雍正皇帝一生制作的宝玺总数在253方左右,但到乾隆皇帝即位时对雍正宝玺的整理记录表明,乾隆初年雍正帝宝玺只剩下了204方。1 这些宝玺中的绝大部分现仍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们虽然或精细或粗犷,或文雅或朴拙,但都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由于雍正皇帝的御用宝玺绝大部分现都收藏在博物馆中,流散民间的并不是很多,因此偶尔献身于民间收藏的雍正宝玺就显得特别珍贵,成为全面认识和了解雍正帝其人其事的重要资料。最近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徵集到的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就是这样一方反映雍正帝御用宝玺基本特色,体现雍正皇帝艺术品位元和意趣的作品。

该宝白玉质地,九螭钮,印面阳文篆书“雍正御笔之宝”六字,分三行布局,每行两字。该宝在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雍正《宝薮》中着录。我们知道,清代皇帝宝玺种类繁多,包罗极广,单就印文所显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爵位姓名年号玺、宫殿玺、监藏玺、嘉言诗词玺等。这些宝玺尽管种类不同,显示出自身不同的特质,但在反映皇帝的思想、意趣方面的价值却有共通之处。特别是爵位姓名年号玺和监藏玺,由于归属明确,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此方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就属于雍正皇帝早期制作的名号宝玺。这里结合实物和相关文献,谈谈笔者自己对此方宝玺的认识。

首先,此宝制作的详细情况在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中有明确记录。

养心殿造办处是专门为宫廷“制造器用”的机构,在编制上隶属于内务府。由于造办处掌造内廷尤其是御用各项活计的特殊职责,故其下设有诸多作坊,汇集了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皇帝宝玺绝大部分就是由造办处各作的工匠完成的。特别是雍正即位后,特别注意御用活计的管理监督工作,各作承办御用活计的记录十分详尽。与雍正宝玺制作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其中关于雍正宝玺制作的几十条档案就较完整地保存在记事录、刻字作、玉作、裱作、木作、匣作、镶嵌作等作的活计档案中,这些档案对了解雍正帝即位后的宝玺制作情况极为重要。

根据雍正三年(1725)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玉作的活计档记载,这一年“七月十五日,懋勤殿首领太监苏培盛交:九螭白玉宝一方,见方一寸九分,高二寸三分;坐龙白玉宝一方,见方一寸七分,厚三分七厘,坐龙高九分。传旨:着刻雍正御笔之宝,先篆样呈览。坐龙白玉宝配做锦匣盛;九螭白玉宝仍用旧匣盛,另糊锦面,顶上安象牙牌子。钦此。于本月二十日篆得玉箸篆样一张、钟鼎篆样二张,交首领太监苏培盛持去呈览。奉旨:此二方宝俱照玉箸篆文镌刻,钦此。于八月十四日镌刻雍正御笔之宝九螭白玉宝一方,并原旧匣另糊锦面,顶上安象牙牌子,交首领太监苏培盛持去呈进;于八月二十三日做得镌刻雍正御笔之宝坐龙白玉宝一方,并糊得锦面红绫里匣安象牙牌子,交太监李统忠持去讫。”2

将这一条档案提到的“九螭白玉宝”情况和即将拍卖的这方“雍正御笔之宝”相对照,可以肯定档案中提到的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无疑就是香港苏富比即将拍卖的这方“雍正御笔之宝”。一是印文和篆字种类一样,都是玉箸篆“雍正御笔之宝”六字;二是大小体量一致。实测即将拍卖的“雍正御笔之宝”,其印面6.1公分见方,高7.4公分。而档案记录的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的尺寸则为见方一寸九分,高二寸三分。清代户部颁发的统一标准营造尺的长度为32公分,据此换算出档案记录的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的大小为印面见方6.08公分,高7.36公分。考虑到测量的误差,二者之间的大小体量是相当一致的。三是质地、钮制相同,都是白玉质地,九螭钮。

通过以上比照结果,使我们知道,此方宝玺的印文于雍正三年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十四日间由造办处玉作的玉匠刻制完成。

其次,此宝的质地在整个雍正宝玺中极为少见,是雍正帝仅有的五方玉质宝玺之一。

如前所述,乾隆初年对雍正帝的宝玺进行整理时,共得雍正宝玺204方。这204方宝玺使用的材质不是很多,包括石、玉、牙、瓷。其中玉质宝玺五方、牙质宝玺二方、瓷质宝玺六方,剩下的都是石质宝玺。根据档案,雍正帝刻制的五方玉质宝玺分别为:白玉双龙钮“敬天勤民”宝、白玉双龙钮“雍正御笔之宝”、白玉三喜钮“雍正御制之宝”、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和白玉坐龙钮“雍正御笔之宝”,3 此宝即为其中之一。此方“雍正御笔之宝” 所用的白玉质地极为通灵温润,通体洁白致密,纯净无瑕,至为难得。

再次,此宝的原包装匣保存完好,为了解雍正帝宝玺的盛储存放方式提供了难得样本。

根据前述档案记录,盛装此件宝玺的盒子是在原有的包装盒基础上重新裱糊锦面并安装象牙牌而成,表明此方宝玺的九龙钮和旧包装匣极有可能是在康熙年间制作完成的。雍正三年对原有包装盒的改做包括重新用香色团龙锦裱糊外壳和用红绫裱糊里面,在盒顶部安装象牙名牌,这些都与包装匣的现状相符。该包装盒的一些细节体现出雍正宫廷造办的精致和品位,最典型的就是象牙名牌。在牌子的中心刻楷书宝玺的名字“雍正御笔之宝”,字口内添墨,名牌的三面边缘都雕出凹槽,正好可以将牌子的上盖从无凹槽的一面推入。名牌的上盖雕刻龙纹,极尽巧思。这些都是典型的雍正帝宝玺包装匣的制作方式。

最后,此宝及其包装匣的制作过程体现出雍正皇帝的性格特点和艺术品味。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在位的十三年承上启下,在康乾盛世形成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雍正帝对艺术创作具有独到的见地,品味高妙而独特,御用器物的制作文雅精细,水准之高居清代各朝工艺美术之前列,这一结果与他本人对宫廷器物制作的直接参与有密切关系,雍正的宝玺亦不例外。从前面引述的档案,可知雍正皇帝对御用宝玺制作的要求都非常具体,对细节的关注出人意料,可以说他自己就是宝玺极为重要的设计者、指导着和最后的验收者,从中可以了解雍正帝本人的性格和意趣。
2011年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卖过一方白玉坐龙“雍正御笔之宝”,与此方宝玺使用的是同一张印文设计稿,印文刻工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因此二者的印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对比观察。对于此方白玉九螭钮“雍正御笔之宝”而言,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还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实为难得。

1 郭福祥,〈雍正帝宝玺的相关问题〉,《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时代论文集》,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10年,页73-88。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1册,北京,2005年,页605。
3 同注1。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