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的时代:要美女型还是实力派
0条评论 2015-04-05 08:13: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王嘉

青眼有嘉 王嘉(批评家)

总有人问我,什么是策展人。我也总是费尽心思、换着不同的角度描述这个角色。问的人,懵懵懂懂。说的人,汗如雨下。最后发现,无论换多少个角度,都无法完整地加以描述。曾经听某位策展人发牢骚,说策个展览又做牛、又做马,全被别人当成是小孙子、小媳妇的配料菜。而在某些人的眼里,策展人衣着光鲜、神采飞扬,俨然又是一番说话不着调、吹牛皮不上税的江湖大仙。每问及此,我能做出的回答就是,不管哪个行业,做了老大都很牛。

回看这些年的各行各业,之所以吸引眼球,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美女如云,三是资金雄厚。具体到策展人队伍,上世纪90年代策展人筚路蓝缕,为了筹划展览而求爷爷、告奶奶的创业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那个年代的“自由策展人”几乎都已经“洗脚上田”,有的成为艺术机构的老大,有的转换身份成了专家学者。沿着这个路径而新生的策展人,则是多年前有位朋友跟我聊起的“权力型策展人”。除了那些先做老大,之后才成为艺术机构实权人物的开拓者之外,也有不少新兴的艺术机构的老大们,是先做了老大,之后才进军策展人队伍,用策展人的标签重新打造自我形象。对于策展人行业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情。至少,做了领导的策展人,或者是做了策展人的领导,在整合各路资源包装展览、推进展览的过程中,毕竟具有更多的便利条件。

美女型策展人,并不是新近冒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或更早,优秀的策展人身边总难免有几位漂亮的女助理。他们在后来有的把自己变成了艺术家,有的成为艺术经纪人。如果说,经济自身并不单独成为经济发展的实体,那么当注意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后,由美女资源带来的视觉产业,必然蕴藏着格外浑厚的实力。从楼市开盘到各地的车展,作为视觉符号的美女形象一直都在重复着刺激消费者眼球的工作。而美女型策展人,在繁荣这个行业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往往又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微信群调侃的时候,也时常听到“美女,只有美女才是微信群发展的动力”类似这样的段子。

资金型策展人,在这个资本决定运作的现实中,资金型策展人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相对而言,更加靠谱。他们要么自身具有雄厚的财力,要么手中掌握灵活的资金运作资源。跟早些年的艺术老板相比,他们不仅有钱,也有多年的行业经验,有的甚至就是在博物馆、美术馆、拍卖会的常客,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潜移默化、沉淀提炼。跟学院派的学者们相比,少了几分书生气,更添实战中的摸爬滚打。暴发户、文凭低之类的字眼,也早已跟他们不沾边。他们的阵营中,具有硕士、博士文凭的并不在少数。当世俗的眼光还在误以为他们是土包子、土财主的时候,他们除了没把时间花在写论文冲击核心期刊之外,别的跟学者没两样。

艺术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跟艺术有关的最直接的行业——策展人,必然还有会更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一个让人瞩目的策展人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如果说,艺术家们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制造语词和语汇,那么如何让这些语词、语汇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别样的艺术语境,这就是策展人的独特魅力所在。领导型策展人也好,美女型策展人也好,资金型策展人也好,只要有利于展览策划的领域走向更为开宽的未来,我们都有理由为其点赞。

关键问题在于,艺术家、艺术消费者,乃至艺术策展人们,如何调用、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展览策划。说句实话,展览是一项技术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漏都会导致整个展览不尽人意。甚至展览的一切都进展很好,唯独展场管理员的言语、行为和修养出了差错,也会让展览变得差强人意。没有好的作品,就没有好的展览。只有好的作品,也不是好的展览。策展人的时代就要来临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