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远
2015 年纽约亚洲艺术周中,佳士得推出一系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 专场拍卖会。6 场“安思远珍藏”线下拍卖会共成交约8.16 亿元人民币。多个专场斩获白手套,黄花梨家具、西藏、尼泊尔雕塑等艺术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安思远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世纪亚洲艺术品最著名的收藏家,并有“中国古董教父”、“明朝之王”之称。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的收藏生涯是如何开始,又是哪些经历让他的和中国艺术品结缘, 并为人所称道和敬仰的呢
安思远(Robert·Hatfield·Ellsworth)是美国一位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苏富比教育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深艺术品市场顾问。他也被西方艺术界所公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人和收藏家,有“中国古董教父”和“明朝之王”之称。2015 年纽约亚洲艺术周, 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安思远的藏品拍卖会,世界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同赴纽约,只为一览或是竞拍这位顶级收藏家的艺术品珍藏。安思远有句名言说道:“如果无意与藏品朝夕相对,那就不要收藏它”。正是凭借着他对艺术品的热爱以及自己过人的鉴赏和商业眼光,书写了他一生的收藏传奇。
巧遇名师步入古董收藏界
安思远自小就表现出对艺术品的强烈兴趣和经营头脑。他在中学时就开始了中国邮票、鼻烟壶和瓷器的生意。他时常在课余时间到旧货店去淘宝,并在“检漏”之后再转卖给其他古玩商店,以此获利。安思远19 岁那年, 他曾在一家旧货店中淘到一件中国的古花瓶,并想要将这件花瓶卖给纽约的一位著名古董商,并强调这是明朝时期的花瓶。这位古董商将信将疑,就让安思远去找当时纽约亚洲艺术品界的“大佬”、著名古董商人庞耐女士处求证。庞耐认可了安思远的明代观点,并被他的艺术天赋、坚定和才智所吸引。庞耐慧眼识才,遂收其为入室弟子。她不仅将安思远带入了著名的学者和专家的圈子,并全心全意地指导安思远对中国和日本艺术的了解和掌握。从此之后,安思远正式进入美国主流亚洲艺术品古董界。随后,庞耐女士将安思远推荐到在耶鲁大学教授汉语的王方宇教授处学习中文和中国艺术史,后正式成为王门弟子。安思远聪明敏锐,但缺乏学习中文的耐心,总想着收藏的事情而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王先生就给他取了中文名字“安思远”,寓意要他安心学习, 思考长远未来,不要只考虑眼前的蝇头小利。
眼光独特在收藏界崭露头角
对于艺术品鉴定,安思远有他独特的学习实践方式, 即抛开繁重的理论书本,直接上手实物。他认为艺术品收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收藏家就等同艺术家,他的收藏品即代表了收藏者的知识、品味、性格和纪律,如同收藏家本人的作品。安思远兵役退伍后,开始周游美国各地搜寻艺术品,并在1960 年在曼哈顿创办了自己的画廊,售卖英国家具与装饰品,以及亚洲艺术。凭借他过人的判断力和胆识,安思远的生意越做越好,在古董界已经小有名气。
安思远作为一位大古董商,深谙以藏养藏的秘诀, 并乐意与其他藏家分享自己的收藏经验:如果你要购买一个人的藏品,就要把他的藏品全部买来,挑其中最好的1/3 留下,剩下2/3 卖掉;第二,自己手上要留有现金,这样才能吸引其他古董交易商把最好的东西先拿来。1981 年,美国著名收藏家克里斯蒂安·修曼辞世,安思远决定以惊人的一千两百万美元购入修曼的1600 件以印度和东南亚艺术品为主的“泛亚”古代艺术品,这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应:其中的半数很快售出,其余部分分别在1982 年和1990 年由佳士得和苏富比举办的专场拍卖会上售出,而安思远自己仅保留了少量他最为钟爱的中国及东亚艺术品。此事进一步证明了安思远无与伦比的生意眼光和魄力,并完全树立了他的亚洲艺术品鉴赏家和经销商的世界级权威地位。
推动西方认识中国古代家具
安思远在其学习和收藏过程中,对中国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收藏品味宽广而多样。包括青铜器、陶器、石雕造像、唐俑宋瓷、写经碑拓、壁画地毯、玉器象牙、明清官窑、名家字画、古典家具等,可谓上溯商周,直跨当代,被称为“中国古董教父”。而在这些收藏品类中, 安思远对于明代家具的收藏和研究最有作为。
早在1957 年,安思远就开始对中国的明代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从家具简约的造型和线条当中,发现了一种含蓄的、富有东方哲理的美。而彼时,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具只是生活用具,是工艺品不是艺术品, 没有达到艺术品鉴赏收藏的档次。而在西方,对于家具工艺的推崇则已有相当历史。安思远意识到,这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一个空白点,于是他开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并择机购入。为了解卯榫结构,他还常将买回来的家具亲手拆散再重装。1971 年,安思远出版了《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一书,该书中不仅著写了详实的历史背景知识,并附有详细的制作工艺和卯榫结构的图解,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艺术高度,甚至直接引发了一股收藏热潮。纽约时报在1977 年5 月17 日发表的一篇关于安思远先生的文章中,雅称他为“明朝之王”。趁着这股热潮, 安思远随后又相继出版了《夏威夷收藏的中国硬木家具》(1982)、《风格的实质:晚明与清早期中国家具》(1998)、《洪氏收藏中国家具》(2005)等。在中国内地,“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则与之遥相呼应。
帮助《淳化阁帖》回归中国
对于中国古代碑帖,安思远早先就看出了它们的巨大价值,并成为他主要的收藏门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后世誉为中国“丛帖始祖”的《淳化阁帖》。安思远收藏有《淳化阁帖》的第四、六、七、八四卷。得知碑帖备受中国重视,1996 年9 月,安思远携北宋拓《淳化阁帖》四卷来到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国内的研究人员和民众得以首次见到这批千年以前的法帖。2003 年4 月,上海博物馆得知安思远有意出让《淳化阁帖》, 便立刻委托原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赴美与之洽谈,终以450 万美元成交。其实此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比利时博物馆、日本的藏家等出价均不低于这个数。日本人曾想购买此帖,安思远开出了1100 万美金的“天价” 且无丝毫还价的余地,日本人知难而退。安思远曾表示, “《淳化阁帖》是中国的宝物,只希望它能回归中国。” 这才让《淳化阁帖》四卷国宝回归祖国。
在2000 年,安思远在得知其手中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汉白玉武士石板为中国被盗文物后,主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令国内外大加赞赏。此外,安思远还热心投入对于中国重要文化遗址的保存和维护。1992 年,他首次深入安徽黄山,赞助修缮了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宝纶阁”。他认识到在中国境内古迹维护和修缮的重要意义,也因此积极呼吁,为拯救这些随着经济发展而遭受威胁的文化古迹而奔走,并在香港成立中国文物艺术修复基金,为更多的相关项目筹集资金。这些无不体现出安思远对于中国文物的深深喜爱。
藏品被安排拍卖和捐赠
2014 年8 月3 日,安思远离世,享年85 岁。对此, 原苏富比教育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深艺术品市场顾问、收藏家粱晓新在其微信朋友圈中称“西方收藏中国艺术的时代也宣告行将结束”。
安思远生前早已对自己的收藏做了妥善安排,他并未选择将其收藏完全通过公开市场出售。除了委托佳士得拍卖的艺术品之外,其他的艺术品都将捐赠大英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以及大都会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为它们各自寻找归宿。“于我来说,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永远不会有终点……” 安思远曾经如是说,这段内心独白也正是他一生收藏事业的真实写照。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