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土豆到鸢尾花,凡·高是怎样学会配色的?
0条评论 2015-04-27 09:59:02 来源:澎湃 

热烈的巴黎之光

移居巴黎后,凡·高前往卢浮宫观赏了德拉克罗瓦的屋顶壁画。醍醐灌顶一般,他懂得了多种亮色的作用原理。巴黎的现代艺术也使凡·高受到鼓舞,他采用了轻巧、明亮、放松,有些接近印象派的绘画方式。1886年,凡·高在一个展览中看到了乔治·修拉的作品,作品中艺术家将一个个单色的点宽松地排列在一起,从适当距离观之,这些点又构成了一个整体。凡·高受此影响,并采用了这种技法,但却独有特色,他会尝试着交替使用色点和短粗的线。
 

\

乔治·修拉作品《库尔布瓦的塞纳河》(The Seine at Courbevoie, 1883-1884)

\

凡·高作品《花园中求偶的恋人》(Garden with Courting Couples- Square Saint-Pierre, 1887)借鉴了点彩派画家的方法。

在巴黎的经历使他对色彩更加敏感,1887年10月末,他写信告诉妹妹:“这个夏天在阿尼埃尔画风景画时,我比以往看到了更多的色彩。”

哪些颜色组合最具强烈的视觉效果?一种颜色有多少变化的可能?凡·高对颜色着迷。他用小毛线球进行色彩的组合试验,观其效果,然后再用昂贵的颜料画画。
 

\
凡·高作品《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Painter, 1887-1888)中,他骄傲地使用橙红色签名。

\
他的头发是绿色和红色并置而成的。

凡·高很清楚他已转型为现代艺术家,所以在一幅《自画像》中,他使用了明亮而浓烈色彩,并骄傲地在画作上用橙红色签下自己的名字。画中,他不再混合颜料,而是使用线条将色彩并置——远看起来,他的头发是姜黄色的,而实际上则是由补色并置而成,即绿色和红色。

1888年6月20日,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凡·高表达了对颜色的新认识,“总有颜色会让另一种颜色闪光,他们像一对爱人,让对方变得完整。”

凡·高希望他的色彩绚丽的作品对于艺术的现代化有所贡献。当凡·高离开巴黎后,他在画作中进一步强调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那个阶段,他创作出了许多使他蜚声画坛的作品。比如在《播种者》中,凡·高便使用了非同寻常的强烈色彩,甚至使之不再“自然”。

\

凡·高作品《播种者》(The Sower, 1888)

\
凡·高作品《鸢尾花》(Irises, 1890)

1888年,凡·高预言道,“未来的画家将是个前所未有的色彩大师。”他有所不知的是,他自己最终成为了他预言的那个画家。 (本文参考了凡·高博物馆官网资料)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