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明2015年春拍精品赏析
0条评论 2015-05-05 11:11:0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蒋介石 致张晓峰信札
蒋介石 致张晓峰信札
纸本 信札一通五纸
29.5×21cm×5
RMB:800,000-1,200,000

释文:
晓峰同志:吾党富有学养如吾兄者为数极少,乃为中夙所推重,并时时为吾兄事业与前途筹维而护持之,盖此所为其私而欲为他日革命建国在文化方面扶植一重要之主导人才也。惟年来外间对于同志颇多物议,此并非出于学派之争而皆为平时爱护同志者,吾党一般之公论也,基于一贯爱重之意,特以手书奉告,亦欲吾信封:送张晓峰先生亲启。
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耳。近来外间浮议孔多者乃为中华学术院一事,多以为吾兄不问钱之可受与不可受,而劝捐太滥又徒以认捐之故,即虚设名位,授人尤不问人乐否接受,所谓弘士、哲士之名位,予人则名器亦滥,更为有识者所诟病。中尝以凡事于创始之际,必须:一、依科学方法有一定之计划。二、当循一定合法手续办理,尤以中央党政要员国防研究院,而兼办中国文化学院者。如今又办中华学术院,则烦言盖多,此不仅于公务关系,而对吾兄个人之声誉更为可惜也。国防研究院本早已计划拔归国防部门之系统,纳入正规于此并无多大关系,但中以爱护同志之故,甚愿吾兄对于中华学术院之进行能即停,并收缩劝捐行动,是所切盼,务希以反求诸己之心养望止谤,小德川示人以楷模者为然,即以此次中华学术院之设置,吾兄虽亦有函相告,但中仅批"阅"字并非核准之意,且中对此亦无准否之权,中以为同志深知其意,必循合法手续呈经政府有关机关核示也。中固知吾兄筹捐兴学乃实为公,但我国一般习性在社会筹捐最易为人轻视,况吾兄居于党政要职者筹捐,更易招人物议,尤其吾兄执事于流,大德敦化,书不尽意,吾兄必知中所以责之实,所以爱之。专问即问着祉。
正拜启,一月二十四日
作者介绍: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领袖、中华民国总统。初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振武学校。加入同盟会。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孙中山去逝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个世纪,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黄仁宇
要理解蒋中正此函的意义,首先需要对张晓峰这个人有一定的理解。
张晓峰即张其昀,浙江鄞县人,与蒋中正可算半个同乡,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教育家,到台湾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总统府资政等职,创办了文化大学和中央学术院。三大战役失利后,蒋中正积极筹备"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当时基本上有两个选择,一是西退川康,一是东撤台湾。张其昀是"东撤论"的坚决主张者,正是他提供的理论依据,使得蒋中正最终选择将党、政、军、财、文中心,以及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迁往台湾。自此,蒋介石视张晓峰为心腹中的心腹,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和权限。
1921年,旅居天津的梁启超准备在天津筹建"中国文化学院",并约张晓峰任其助教,后因经费问题事未能谐;1962年,感到时机成熟的张晓峰决定完成恩师的夙愿。
文化大学的前身是先后成立的文化学院和中华学术院,又名华冈,盖张晓峰从谭淳风手中购得此地,因中有山丘,四周美景尽入眼底,故取"美哉中华,凤鸣高冈"中两字而名之。1980年改名为文化大学后,华冈之名亦被保留,此间的毕业生,也爱自称华冈人。
文化大学是私立大学,在起步的前些年,也遇到了经费紧张的问题。为了学校的发展,张晓峰不得不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因而也招来不少非议,其中,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因劝捐、认捐导致的学位授受问题。
蒋中正此信写于1967年,共5页,用"中正用笺",计577字,为了突出主旨,我们把虚语与寒暄去掉再来看:
"年来外间对于同志颇多物议……浮议孔多者乃为中华学术院一事,多以为吾兄……劝捐太滥……虚设名位……所谓弘士、哲士之名位,予人则名器亦滥,更为有识者所诟病……甚愿吾兄对于中华学术院之进行能即停,并收缩劝捐行动。""同志"、"吾兄"指张晓峰,"中"是蒋中正自指。
对于蒋中正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口气了,可见此事影响之坏。当然,对于这位绝对心腹,蒋中正在信的开头与结尾,还是非常婉转并且语重心长地进行了劝慰与勉励:"中夙所推重,并时时为吾兄事业与前途筹维而护持之","吾兄必知中独所以责之,实所以爱之也"。
对于其时国民党中常委(第九届)排名第6位的张其昀来说,蒋中正的这封信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外人知悉的,故正文最后有"独所以责之"、"专此即阅"、"中正手启"等字,其为蒋中正亲笔手书无疑。信封为蒋中正专用,印有"蒋缄"二字,并写"送张晓峰同志亲启"字样。信封左上有编号"(56)邸秘甲字第01-03号",套蓝,数字部分手写;信封封口处盖一密封图章:"总统侍从秘书室密封";种种措施,保证信的内容不为外人知晓,也是"为吾兄事业与前途筹维而护持之"的一种吧。
蒋中正其人的功过自有史学家评述,但我们于此信中,大略可以看出他的个性,对于下属的要求,以及处理事情的一些方式方法。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