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各类展览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研讨会也越来越多。除了各类主题性、学术性的展览会举办研讨会外,艺术家的个展也往往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业界同行齐聚一堂。“艺术探讨会”是极为严肃认真,且对艺术发展有着不可或缺推动作用的学术活动,今天却有些让人失望。原因在于艺术家展览时召开的艺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往往不吝赞美之词,“大师”“大家”帽子一顶接一顶,“独创”“开创”赞誉满天飞。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极其繁荣的今天,艺术批评面临失语、价值缺失的窘境,文艺批评尺度的思考已经不仅限于界内关注,也值得社会各个领域来认真思考和探讨。
现在书画家在举办个人展览,往往通过关系,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召开规模不等的作品研讨会,听取批评意见。为了表示谢意和敬意,东道主一般要设酒席宴请并馈赠画册资料,有的还要给宾客发放数额不等的 “车马费”,此举在业内几成惯例。因此,在这种场合,被请来的专家学者,如果是真正想对得起东道主的款待酬谢,对得起艺术,即真正对办展者(被研讨者)负责任,就应该直言不讳、秉笔直书,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与会的专家学者无论身份高低、名头大小,也无论对方实际水平如何,基本不说得罪人的真话,而是从众随流,说些客套话、奉承话,于是一团和气、皆大欢喜。现在的研讨会多是说好不说坏,让人飘飘然,说不定会害了作者,也许会成为艺术走下坡路的开始。大凡动辄称办展艺术家为“大师”,用溢美之词大赞其人其画,缺少独立见解一家之言,不过是唬唬外行。
画家研讨会为何变成吹捧会?最关键的还是召集研讨会的东道主,也就是艺术家本人,想要什么样的“学术研讨会”。笔者作为业内人,参加过的画展研讨会不少,看到过在研讨会上认真听取各方批评意见的,也见识过借机包装抬高身价的,还见过容不得半分质疑的。无需多言,观者自然明白何种艺术家是真正从艺术出发,从创作出发,从学术出发的。既然开门办展览,艺术家就要勇于接受各方意见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现在许多小有成就的艺术家,被身边的花环、市场的追捧给宠坏了,往往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相比一些老艺术家们,白发苍苍却仍然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取意见,不敢轻言成就,两相比较之下,年轻艺术家们要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技艺,还有他们对艺术虔诚、执著、认真的态度。因此,这种名为“研讨”实为“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会议,说轻了,是对不起东道主,无益于其艺术水平的进步提高;说严重点,就是亵渎败坏书画艺术界声誉、干扰和影响了书画艺术正常发展的学术腐败行为。
艺术家需要自信,在自信的同时,也需要谦虚,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但愿书画界能够多一些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画者”,少一些浮躁浅薄、妄自尊大的“大师”,重新找回久违了的“君子之风”。一个社会要真正进步,应该给公民、新闻媒体针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诚实评论的空间,媒体应多刊登些中肯的逆耳忠言,少些友情的褒扬吹捧。文艺批评也要事实准确,作者有权利在准确的事实基础上撰写评论文章。文艺评论家们不能直言,必将使研讨会变样。
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追求,思想境界庸俗,人格低下,其作品必定很难达到陶冶心灵、美化生活、匡正世风、流传后世的高度和水平;而一个国家的艺术界,如果整体沉溺在追逐金钱、满足物欲、铜臭弥漫的状况里,就确实是严重的病态了。毋庸讳言,我们的确是穷人乍富,好不容易有了发财的机会,心态失衡可以理解,爱钱也没有错,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成为大师,确实就不应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仅仅把攫取金钱、获得物质享受作为“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当前文艺批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敢于担当、针砭时弊的文艺批评应当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