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头条】陈东升独家解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0条评论 2015-05-09 10:43:2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赵成帅
 \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2015年5月9日,陈东升(嘉德拍卖、泰康人寿的创办者)捐赠一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万林艺术博物馆在母校武汉大学开馆,开馆展以“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为题,同时举行馆藏作品捐赠仪式,陈东升将捐赠价值约3000万人民币的艺术品启动博物馆的馆藏建设。

\

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展在武汉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
 
希望“像黎元洪捐的体育馆一样”
 
武汉大学1983届校友陈东升在2011年6月与母校签署协议,以个人名义捐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2012年10月破土动工,2013年11月封顶,2014年12月投入使用,2015年5月举办开馆展。
 
谈及为什么捐建艺术博物馆?陈东升在首部自传《一槌定音——我与嘉德二十年》(201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中说道:
 
“去年在给武大毕业生做杰出校友演讲时,我讲到在大学里有三个素质要培养: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这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培养的是学习能力;第二个是培养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的能力,它能让青年人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第三个是培养一种人文情怀。

\
 
“我上大学时为什么敢于去走访那么多著名教授,为什么崇尚学术,就是梦想成为一个大学者,成为大教授、大知识分子,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是一种人文情怀支撑着我。所以我认为一个知识分子首先是要有人文情怀,博物馆对培养年轻学生的人文情怀很重要。
 
“我到国外的大学参观访问,非常注意这些大学的博物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的广场上整套罗丹的雕塑都是别人捐的,亚洲部里面放着中国的字画、瓷器,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也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美术和音乐是可以启示人们灵魂的,中国的大学同样需要有一种人文精神,每一所著名大学都应该拥有一定的艺术品收藏,有一个好的艺术博物馆。

\
 
“因为我是做艺术品拍卖起家的,又做泰康空间这种艺术公益事业,泰康人寿也有很多艺术品收藏,了解博物馆的重要性,所以思考要给学校做一些事情时很自然就想到修建人文设施,决定给母校武汉大学捐一个艺术博物馆。
 
“今天,武汉大学里面还保留着一批古老的建筑,一进门的体育馆是黎元洪家族捐的,如果说建筑承载历史,那么从体育馆可以看到武汉大学是有捐助的历史和传统的。我希望这个博物馆就像黎元洪捐的体育馆一样,造一个经典性的建筑、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丰富和提升武汉大学的魅力,成为武汉大学新的景观,同时希望能对校友们回馈母校起到示范作用。1983年我从武汉大学毕业,1993年武大百年校庆正好嘉德成立,今年是武汉大学120 周年校庆,也是我毕业 30 周年,嘉德 20 周年,泰康空间 10 周年,都正好是一个整数。”

\
 
陈东升再捐3000万元艺术品
 
陈东升说:“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是我为母校12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当年我大学毕业时,在珞珈山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刻了一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始字,激励自己永远都是开始,从这个石头的概念出发,我希望把博物馆设计成一块飞来之石。”万林博物馆由国内著名建筑师朱锫先生设计,整座建筑造型似一块飞来之石,总建筑面积约8410.3㎡,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近50%的建筑面积藏于地面之下。
 
万林艺术博物馆将收藏陈列什么?陈东升认为:“武汉大学的考古学系是重镇,荆楚大地出土过很多楚国文物,青铜、漆器,还有丝织品和竹简,大家都知道湖北随州的编钟、荆州发掘的西汉女尸,还有我的家乡荆门市,出土过著名的‘郭店竹简’,发现的不仅有儒家的,还有道家失传的著作,所以在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方面会有文章可做。

\
 
“当然我还会捐3000万艺术品。一是武汉大学1941级机械系赵耀东的收藏。他是台湾的经济部长,台湾经济起飞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李国鼎,一个是赵耀东。李国鼎1940年代在武汉大学当过物理学教授,赵耀东是机械物理系的学生,他们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核心设计者。赵耀东有一批收藏从台湾转到嘉德拍卖,其中有张大千、齐白石的画,有他的上款。我买下来,这次捐回去了。
 
“还有一批是从台湾来的民国时期名人书札,其中有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的书法。他曾经做过国民党的外交部长,蒋府的秘书长,是湖北人。当年蒋介石和斯大林签《中苏友好条约》时,宋子文不签,最后就是王世杰签的,因为这个条约承认了蒙古的独立,所以后来他背了一个骂名叫‘卖国外交部长’。这次也捐回去。
 
“最重要的还是会捐一批当代艺术,把张晓刚、岳敏君这批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一批绘画捐过去。当然还有湖北的一些老艺术家像周韶华的作品。”

\

父亲“万林”是放牛娃
 
“为什么用我父亲的名字命名这个美术馆,其实很简单。我父亲是一个放牛娃,1940年参加新四军,后来是小县城的一个科级干部。我成功后,以此来纪念父亲,这是一个传承。一般西方人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但中国人喜欢用长辈的名字,像大家知道的兆龙饭店、台湾最大的医院——长庚医院。“长庚”就是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之名,兆龙是“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之名。兆龙饭店是改革开放之初,包玉刚出一千万美金在北京捐建的,在当年是很轰动的新闻,占了报纸、电视的头版头条……像这些对我们是很有影响的。用父亲的名字命名,也比较谦虚,你不能说我有点儿成就就叫东升博物馆,不合适。因为要做给我的儿子看,要做给旁边的人看,这是对长辈的尊重。
 
我在我家乡捐了万林科技楼,中学捐了万林图书馆,大学捐了万林艺术博物馆,是对先辈的纪念。捐建一个艺术博物馆在中国的著名大学里应该是首开先例,我也参照很多国际经验,做下来应该是一个好的艺术博物馆。后续计划还要建一个万林艺术博物馆基金会,我不能只捐一个躯壳,没有内容、没有长远的运营计划是不行的,我希望这个艺术基金会未来做持续性的策展活动,继续丰富这个博物馆的藏品,让这个博物馆真正具有生命,延续下去。”
\
 
开馆展搭建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架构
 
“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精选泰康艺术收藏的70余件(组)作品参加展示。突出了泰康收藏以“人”——艺术家的研究为总方向,以纵向的历史线索和横向的媒介线索为策展的主要脉络。纵向上,展出作品的范围涵盖了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都既具有代表性(艺术家、作品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又具有特殊性(一些作品呈现了当时艺术创作主流声音之外的艺术实践)。

从横向上看,此次展出的从二十世纪30年代到2010年之前的作品媒介是油画与摄影,从作品的选择和历史跨度上,公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可以对这两种艺术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有一个大体脉络的了解。其中的摄影类藏品更是泰康人寿首次向外界集中公开展示。

\

2010年以后的作品则聚焦于年轻艺术家的新媒介创作,有装置、行为、录像、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等,通过这些极具实验性的年轻艺术家的新作,呈现这一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美学样貌。展览从媒介的角度尝试发现艺术家关于艺术语言、关于媒介本体的创作思考。同时,作为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展,“聚变”展所面对的是武汉大学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几个十年的并置、几种媒介的并置,通过展示个体艺术家的尝试,使观者发现艺术家们超越时代束缚“在想什么”,以及被时代束缚“在干什么”的不同状态,体会和想像每个时代的艺术现场,窥见中国现当代艺术聚变过程的一个个结点。

\

郎静山 《仙山楼阁》
 
附:参展艺术家

1930年代:郎静山、沙耆、张印泉
1940年代:高帆、孟昭瑞、林风眠、吴印咸、吴中行、吴作人  
1950年代:侯波、孟庆彪、李宗津、卢施福、吴作人、姚经才
1960年代:靳尚谊、李宗津、吴印咸、晓庄
1970年代:陈逸飞、吴鹏、吴作人  
1980年代:陈宝生、陈仁、韩磊、孟禄丁、张群、任曙林
1990年代:丁乙、曾梵志、刘铮、马六明、王彤、张大力、
2000年代:洪浩、刘小东、尚扬、王庆松
2010年代:胡向前、李郁+刘波、刘窗、马秋莎、王思顺、王郁洋、徐文恺(阿角)、赵赵

\
陈东升捐赠作品清单

\

林风眠《风景》

\

尚扬 《董其昌计划》

\

孟禄丁 张群《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

\

王庆松 《过去,现在,将来》 激光数码输出

\

吴鹏 《1976年4月4日-北京》 艺术微喷
 
\

曾梵志 《无题》

\

张大力 《拆·紫禁城》 十件之九

\

赵赵 《碎片》
 
 

编辑:赵成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