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艺术家许莹:坚守自我 做人性与灵魂的歌者
0条评论 2015-05-26 15:45:1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蒙德里雷

艺术家许莹

艺术家许莹

从2014年到2015年5月这段时间里,对于艺术家许莹来说变化做大的是越来越忙碌,在遵从信仰坚持用心灵进行绘画的同时,还要兼顾他在国内外的几家个人美术馆。她的创作由早期以刻画少女为主的《《幸福守望者》系列,到色彩绚丽的《浮世若花》,到加入虔诚藏民背景的《佛光普照》系列,再到《对话》系列每一步转换都伴随着她对周遭人群、社会的敏锐观察,以及国内外地域文化的追问,进而挖掘当代人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的精神状态,更注重探讨精神救赎和多种文化交融的关系。本次采访从她新创作的《对话》系列作品开始切入,进而一步步了解她创作背后的故事,最后回到对他创作中更深层的追问。

从《对话》中挖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融

99艺术网:许莹老师前段时间据了解您在意大利做了个展览,能为我们介绍下吗?
许莹:2014年年底我在意大利和法国做了“重逢文艺复兴”的个展览,展出了大概五六十幅作品,当时画了一系列有关“文艺复兴”相“对话”的作品。那边展览结束后作品分成了三部分进行各地巡展,一部分作品在北京的许莹美术馆;一部分在深圳许莹美术馆;山东还有一部分。

洛可可的诱惑+68cmx68cm+2014年

许莹作品《洛可可的诱惑》 68cmx68cm 2014年

99艺术网:当初《对话》系列作品是在什么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许莹:我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画画,更多的是看书了解他们这些经典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我感觉自己每天在家画画的时候像是在跟这些圣人不断地对话,比如对于技法和思想上的研究等很多东西都是有沟通的。我想到当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后的对话很有意思,“语境”也是非常的广泛。

另外,他们那个时期实际上是从宗教的黑暗走到一个人性光环的过程,现在我们中国社会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我们当代人也会有迷茫和无所适从。我前一阶段的作品也是《禅行》和《佛光普照》系列,深层想探讨人的精神上的追求,正好跟“文艺复兴”由纯粹的宗教向人性发展有一个过渡,进而来探讨深层次的思考。

奇幻红磨坊+68cmx68cm+2014年

许莹作品《奇幻红磨坊》 68cmx68cm 2014年

坚守信仰 从日常生活走向精神救赎

99艺术网:《禅行》系列表达的就是和宗教信仰相关吧,创作这系列作品的背景是什么呢?

许莹:《禅行》系列是由《佛光普照》之后发展过来的,这个作品的诞生是在2012年世界末日的传说,很多人产生了恐慌,听说有些人甚至把公司都卖了,那个时候我发现很多人缺少一个精神家园的回归,所以就会容易产生各种迷茫,迷失掉很多东西,在那之后我开始想创作关于宗教信仰系列的作品。在创作之前,我特意到西藏去接触那些虔诚的信徒并感受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活贫穷但却很快乐,也许那就是“佛光普照”对他们的影响吧。但是,我创作这系列作品想告诉当代人的并不是让他们去信仰上帝,信仰佛祖,我是想告诉人们要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持有信仰,在生活中修行。在我创作《佛光普照》的过程中,我认为就是一种禅行的过程,不断的修炼自己。
   
99艺术网:《佛光普照》、《禅行》和《对话》系列之间的联系性在哪儿?

许莹:中间还有一个《人生如戏》,从我的07年《幸福守望者》对幸福追求的普通人,那个时候就是黑白的,男女老少都有,后来是《浮世若花》都市女孩在生活当中的一些状态,再到后面是《佛光普照》12年对精神的追求,到《禅行》的一个过程,后来《人生如戏》表现女孩进入到都市以后面对都市的各方面的一种迷茫和探讨,后面的《对话》。《对话》涵概了刚才说的一个是纯绘画语言的一种对话,这是比较专业性的东西;还有一个是对精神的追求、对信仰的一些对话,实际上是对一种人性的对话,是在不断地其实由表及里的一个深入的过程。

浮世若花

许莹作品《浮世若花系列》

99艺术网:从你前几年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你的创作主题是以女性为主,男性很少在你的画面中出现,比如《人生如戏》《幸福守望者》《浮世若花》,但是到了《对话》系列中开始出现男性,是否因为你是女性艺术家,从这个角度切入更为敏感些呢?还有其他原因吗?

许莹:男性的出现彩墨和重彩系列里是配角,在07年创作的《幸福守望者》主要画的是身边的人,朋友、年轻的夫妻,老头都有,那个时候是关注所有的人,但是后来慢慢的由表及里,越来越专,其实对我来讲,我对女性的了解胜过对男性的了解,对于她们生活上的困惑,及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很熟悉。在画男性的时候只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看。

99艺术网:此外,在你的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中,他们的眼神、表情基本上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许莹:更多的是表达他们精神状态吧,一种迷茫和困惑的东西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这可能是当代人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源于他们的精神上失去了一种精神家园。

许莹作品《大师之梦》 180cmx198cm 2014年

   许莹作品《大师之梦》 180cmx198cm 2014年

怀疑论是优秀艺术家的本质
  
99艺术网:据了解,国外的批评家和国内批评家评论你的作品是有很大反差的,作为艺术家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许莹:是的,很多国外的策展人、批评家认为我的作品极具批判性,但是在国内不光是批评家,他们看我作品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就是唯美,所以我的画在中国的市场特别好,他们却不会想太多的东西,他们认为挺好看的,买了放在家里既可以升值又可以作为摆设就相当知足了。我发现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他们特别注意我画面中的一些细节,包括一些很小的裤边、小手包,他们会发现我这个手包上的图案和这个人的脸的形象是呼应的,但我们中国人很少发现并考虑这些问题,其实我创作中是心知肚明的。

许莹作品 《佛光系列》

许莹作品 《佛光系列》

99艺术网:中国批评家曾评价你的作品是反映中国当下人的唯美和诗意情怀,国外批评家却认为你是一个持有怀疑论的批评者,那么你认为你作品中的批判性体现在哪?你是一个怀疑论者吗?

许莹:我认为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讲必须具有怀疑的态度。批判性还是对整个当代社会和中西方的历史方面,站在这个历史的角度去冷静、静观的态度,不是说完全处在社会里边浑浑噩噩地呆着,而是说从这里边抽离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观看,再把这个东西反映出来。实际上还是包括从07年画的《幸福守望者》,因为我看到了特别底层的人,他们对生活,对幸福的一种追求。   

99艺术网:我们之前了解您是从水墨转变为彩墨创作的,为何较做这样的转变?

许莹:我小的时候是国画入手来学的,三四岁都是中国的传统,15岁我进入央美附中接受的全是西方绘画系统,当时教我色彩的老师是刘小东,后来从附中我本来可以保送油画系,但是后来我选择了国画系,当时附中的院长张为之、徐云龙更希望我把从附中学到一些色彩的东西运用到国画当中,因为那个时候国画里边色彩领域实验的人特别少。我早期主要从事水墨是想先把水墨的很多问题解决掉,这样再去解决色彩的问题。所以就从淡彩到重彩不断的尝试和创作。

许莹作品《浮世梵音》 2014

许莹作品《浮世梵音》 2014

许莹美术馆为中西方文化艺术搭建交流平台
   
99艺术网:据了解,近几年你在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做出过一些事情,能我们介绍下吗?
   
许莹:因为我在国内外都有美术馆,我原来一直在努力把中国的文化艺术推到国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现在是他们要把国外的艺术家通过我的渠道引进来我国内的美术馆来,前两天我刚和国外的一个收藏家商讨过,他收藏了很多培根的作品,我们计划把这些作品引进到我在烟台的美术馆举行展览,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大师的杰作。烟台许莹美术馆将在6月底开馆,届时还会从法国、意大利邀请几位重量级的艺术家过来做联展和讲座,展览之后,我们还为这些艺术家提供工作室,让他们结合中国的元素进行系列创作,届时再进行展出。

许莹作品《浮世若花系列》

许莹作品《浮世若花系列》

编辑:李杨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