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30日,由华府艺术空间主办的”境心当代——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在M50华府艺术空间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华府艺术空间两年一届的大型展览,以展示海派代表性水墨新作为主题。本次第三届“境心当代”呈现蔡广斌、柴一茗、陆春涛、仇德树、王天德、邬一名的水墨近作。
5月30日的展览学术座谈会上,华府艺术特邀申城媒体人林明杰主持座谈。
议题围绕"在时代背景下,海派当代水墨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展开。林明杰发表主题演讲,嘉宾徐可、吴放、詹皓、孙孟晋、陈强、丁曦林、顾维华、方翔参与了座谈,以下为学术座谈会实录:
寻找当代水墨的脉络
孙孟晋
孙孟晋:当代水墨曾经一度被孤立化,中国当时分为三种艺术:当代艺术、当代水墨与传统油画,我不太喜欢这种争论的划分。我觉得当代水墨里面本身有两部分构造,有海派,有当代艺术的部分,也有水墨。王天德老师可能走的更远,我很赞同徐可说的,其实都是载体。
在这个城市里面,尤其是上海,我觉得这个展览以海派当代水墨为主题,也是一个中西结合的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点,我觉得上海还是有这样一个趣味在里面,我们不能忽视这个水墨的趣味,这点很重要。我观察南方当代水墨的意趣,这个意趣是北方里面没有的。
方翔
方翔:因为大家都是媒体,我从媒体角度谈一谈,为什么大家都接二连三的办当代水墨展,可能门槛比较低一点。当代水墨其实80年代就有了,为什么这两年火起来了?其实是由前两年欧美拍卖市场热起来。从传媒的角度,包括从艺术之外的角度。
就像我们这个画展,你如果是光自己会画的话,再多的人也看不懂当代水墨,如果说这个画家能够把脉络梳理清楚,他画了30年了,脉络有很多人看清楚了。很多画家你第一眼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你如果把他原来的作品放出来,或者说生平介绍清楚的话,说不定你就看的明白。相反来说,现在很多画家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表现这个画,反而说明他对艺术的自信不足,作品没有表现出他的艺术力,只有靠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说明他的画是干什么的。我觉得可能要对这个市场的趋势,包括对当代水墨的发展要有更清楚的认识。
詹皓
詹皓:上海画展很多,说明受众很多,倒过来也说明了我们收藏的状况。所谓的当代,它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时间概念,有可能我们活在当代的人,他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些人很当代,有些人很传统,他是自我的否定,他是对社会的不满,不满突破的愿望在作品里面体现出来。很多小朋友喜欢的那些我们可能也看不懂的当代艺术,但是回想我们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产生了同样的东西,我们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大人也看不懂。我记得很早的小虎队出来的时候,当时卖的很火,但是所有年纪大的人都不喜欢。时代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你挡也挡不住,顺应它,在里面找出某些脉络我觉得更重要。
我们只是讲自己心里想到的观点,这个事情是很长远的事情,我希望长期坚持自己的态度来收藏艺术,艺术家也是,是根据自己需要去创作作品,如果他的创作作品是跟着市场热点去的话。
孙孟晋:我最后说一下华府,以前我跟他们老板见过,我觉得这样一个展览它的级别,包括这些作品,还是非常有高度,所以希望它未来能够在这个方面引领一个真正的潮流。
吴放:谢谢,我们这个是两年一届,一直会持续下去。
林明杰: 我觉得古人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水为什么好,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水墨你要学习这个水,它没有定型,外界的环境是什么样,这个水就弥漫成什么形状。从老子时代就提出这个理念,到今天我们觉得智慧我们也不应该落后,应该至少汲取古人的智慧。我觉得要有这样的智慧,不要拘泥于,应该有更自由、更活泼的思考,我想就这样来结束今天的探讨。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