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王乾龙)
艺术家丁乙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策展人马啸鸿
新闻发布会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2015年6月6日下午,“何所示:丁乙个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隆重开幕。这是艺术家丁乙在今年的首个大型个展,由伦敦大学的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博士担任策展人。同时,也是龙美术馆首次将一层及二层近3,000平米的全部空间同时用于单个艺术家的展览。
展厅
丁乙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的领军人物。自8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画“十字”:他的系列绘画,不管是大面积黑色的,或是绘制在成品布上的,亦或是另外一些强烈荧光色的作品,均以标题“十示”连同创作年份的方式来命名。对艺术家来说,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或“x”是无意义的形式符号,其语境则是后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步伐下的城市环境。
展厅
本次展览呈现了100件绘画及纸本作品,是艺术家过去十年各系列作品的最完整的一次呈现。其中,包括他为美术馆挑高9米的展厅特别创作的10张模板绘画,尺幅近高5米。新作运用了突破性的技法,在椴木板的黑色表层下,艺术家先涂上厚重的彩色颜料为基底(一组蓝绿,另一组红橘),随后在表层进行绘画和雕刻,伴随雕刻的笔触,涂层之下细微的却又灼热的色彩逐渐显露。制造出画面的丰富肌理。运用多重技艺刻划出的线条厚薄、深浅不一,或松或紧,带着透明度与弧度,有时更如同书法。而当绘画颜料和木板被破坏与去除时,暗藏其下的层层色彩和木质肌理一同被揭示,体现艺术家作品中即强烈又值得玩味的特征,似乎正像道家或禅宗中所体现的辨证性。
丁乙最新作品
丁乙最新作品
与过去的绘画相比,新作中的格子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艺术体系,体现了丁乙对格子语汇精湛的掌控和调度能力。“可以说最近半年是我整个创作过程里最最投入的一个时期,对于这十张新作的创作也非常连贯和持续。在这半年里我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这样的一个工作状态我很享受也很满足。对于艺术家而言,我希望这种感觉可以持续下去。”丁乙如是说。
展厅
关于展览标题“何所示”或许是观众可默存于心的一句短语,在参观过程中反复推敲其义,此处的“何所示”是发问、陈述,更甚于答案或解释。尽管绘画是静态的固定的艺术,但在禅宗或道家思想中,一旦观者占据了关系性的位置,对象即可发生自我形变,观者对作品的倾注与耐心使作品潜在的精神养分和指引得以相互浮现,经由眼与心的调和作用,唤起我们对其尚感陌生但又令人兴奋的感知,而这些感知,亦可被我们所在的空间和时间辨认。
展厅
正如丁乙在接受99艺术网专访时谈道:“这次的展览像是有一条线索,它把不同时期的作品串联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抽象艺术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比较难进入。‘如何做一个能够让观众进入的展览?’这是我和策展人马啸鸿博士,一直努力想要做的。之所以选择龙美术馆,是因为它是一个特殊的美术馆,是一个有着整个中国传统美术史收藏的美术馆。马啸鸿博士用他汉学家的策展眼光将我的创作与这个传统美术馆进行关联,使作品与空间形成对话。这样的策展角度我认为很特殊。”
展厅
在策展人马啸鸿博士布展过程中,他将龙美术馆分为不同展区,做了不同方向和主题的结构。在此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配以不同的文字介绍来阐述这一区域他主要想表现什么。这样的呈现方式一方面在探索龙美术馆展示空间的潜在可能;另一方面也给那些美院的学生更多可以研究艺术家作品的机会,这种梳理性的展示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展厅
展览“何所示”如同一张文化园林的蓝图,使观众在龙美术馆的展厅中获得完全身临其境式的体验,作品或单件或成组展示于封闭或开放的空间中,或高或低、或宽广或狭长、或明或暗,激发作品间个体与群组的联系。这里有明亮而挑高的展示新作及其它大型作品的空间:此时,画作中处于视平线高度的每一个格子都可以被清晰分辨,但由于这些作品很高,因此其上部的细节将很难被我们的裸眼所读取,并将逐渐淡化在周围如方形迷宫般的展示空间中,好比消逝在摩天大楼外的玻璃。环顾四周,荧光色、黑色主题的绘画、以及小尺幅纸本在精心的组合或单独布景之下,与这样的环境发生共鸣,使即便非常熟悉丁乙作品的观众,也能从中邂逅各自其作品或个体的,或分别的,亦或是总体的新的联系。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6日。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