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尹朝阳的刷新认识 看其从未亮相的纸本作品
0条评论 2015-06-13 21:57:0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策展人方志凌、艺术家尹朝阳与嘉宾合影
策展人方志凌、艺术家尹朝阳与艺术家段建伟在展览现场合影

2015年6月13日下午3点,由方志凌策划的“纸象-尹朝阳的纸上绘画”展在力利记艺术空间举办。这也是艺术家尹朝阳的首次纸本作品展,展出近30幅具有代表性的纸上绘画。
 
尹朝阳一直保持着画素描的“嗜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的时间里,借助于素描这种极其简单的绘画形式,捕获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它们不是对物象事无巨细的精确描述,而是素描特有的视觉韵味与自己天马行空般的内心幻象的瞬间遇合。
 
早在2000年左右,他的素描就体现出了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极完整的视觉效果;而他近期的风景素描既有浓郁的“笔墨”意味,浑厚又灵动的视觉结构,更于古拙与质朴中流露出焕然的生意。在这里,当代人复杂的内心感触与中国传统文人淡然而苍郁的诗意体验已经自然融为一体了。
 
\
展览现场
 
大约从2002年开始,纸本水彩成为尹朝阳另一种钟爱的媒介。相对于同期制作完整、表达充分的油画作品,他这一时期的水彩在水与色酣畅淋漓的流淌、碰撞中,更加痛快地宣泄了紧张、激烈的内心苦痛:更加自由奔放的绘画语言与更加紧张激烈的精神体验水乳交融。此后,从2006年荒诞、疲惫、有着无可奈何的宿命感的大幅人物,到2010年前后有着晶莹而又冷淡的异质感的相纸水彩,再到2011年的或率直、或朴拙但形色之间自成古趣的水粉写生,再到2014年以老辣的笔调信手点掇出的辉煌而又诡异的景象的《炳灵寺》、《夕照》等水彩作品等等,他的纸本水彩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程。
 
\
素描作品《一个作家》
 
对于素描的理解,尹朝阳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有点像练功,又有点像写诗。在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用最简单的工具,用最复杂的人的感受通过最合理的形式表达出来,需要非常强的控制力。素描比任何媒介要难得多,越简单越难。有人说铅笔是人神经的延长,我倒更愿意使用这种延长去触摸自己的灵魂。私下里,我以为素描的历史等同于我个人的精神史。”
 
与他那些鸿篇巨制的油画相比,他的纸本一般都是“小尺寸”的,用时也很短,它们更像是他更随意、更任性的“私密面孔”。很多时候,这些“素描”、“水彩”其实是画给自己看的,于是他就能更无顾忌地表达那种令自己心有所动的东西。这个“面孔”未必更成熟,但却往往更丰富、更活泼、更率直;它们不仅是他那些鸿篇巨制般的油画作品的内在源泉,也从更宽广、更驳杂的侧面展示了尹朝阳的另一个更加感性的世界。
 
释迦出山 纸本素描 54.7x39.5cm 2015
纸本素描 《释迦出山》  54.7x39.5cm 2015
 
此次展出了多件“神话系列”作品,策展人方志凌介绍这个系列来自于西西弗斯神话的典故,但不是画神话,而是画出了人内心的挣扎,也是社会转型下集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一幅“广场”水彩作品仅仅用时不到1小时就全部完成,颜色鲜艳大胆、气韵贯通,气场强大,这种貌似带有政治意味的题材,其实也是误解了尹朝阳的创作初衷,“他只是从内心出发,表达在社会急剧变化下内心的不适应,画面表达一种既辉煌又彷徨的感受”。
 
今年创作的“寒林”系列,很多是尹朝阳在山里写生完成的。面对山里的环境,他感觉似乎回归了念书时的状态,画得很过瘾。尹朝阳最满意的素描作品便是《释迦出山》,取自于南宋梁楷的《释迦出山图》,画面的张力包含了灵光一闪的灵感所在,也有刀刮出来的白痕,是一种成立的破坏感,这张画也算是一个时期的节点。《松石人物》则是包含人物与风景的水彩作品,将人物、风景并置也将是尹朝阳接下来的重点绘画线索。
 
本次展览持续到2015年7月13日。
 

编辑:王胤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