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山水——孙策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0条评论 2015-07-03 23:29:1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赵成帅
\

开幕现场
 
7月3日下午,艺术家孙策个展“移动山水”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呈现了孙策近几年来的一批油画力作,此次展览由何桂彦策划。

对于出生于1982年的孙策来说,他的思维与意识与同龄人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具体到绘画来说,他有浓厚的历史意识与广度。孙策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在研究生阶段,曾在当代绘画的语言、风格、媒介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尝试,不断“试错”不断推进。而此次个展中,集中呈现了艺术家比较完整的绘画面貌。

 
“移动山水”是指孙策的绘画源于对传统山水画或视觉资源的重新编码。对于中国传统山水在当代的转译,策展人何桂彦这样认为:“对于传统绘画的审美体验与视觉范式而言,这种方法既是一种消解,又是一次重构。一方面,需要解构传统经典山水画中的的趣味与视觉机制,另一方面则致力于语言的观念表达,使绘画能传递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所谓语言的观念表达,也就是说,语言并不仅仅只是工具性的、程式化的、叙事性的,相反,能在一种新的创作方法中,一种语言逻辑中,衍化为一种新的修辞方式,甚至,将语言作为作品最后的意义。”
 
具体到孙策的绘画中,对山水传统的当代转译表现为:艺术家对“覆盖”的重视,对“图像”的消解,对偶然性的把握,对过程性的强调,对“不完整的画面”的追求,都在不同的维度上,赋予了语言表达以当代性……策展人何桂彦将这种创作观念称作为“新语境”之下的“后传统”,亦即是说,艺术家需要对传统的视觉资源进行当代性的转译。
 
梳理“后传统”绘画观念的历史线索,何桂彦将之定位为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绘画曾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概况为:“首先是实现了语言学的转向,即告别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西方现代语言的学习,转入当代绘画范畴的语言研究;其次,一部分艺术家自觉与20世纪90年代的图像式、符号化的绘画方式保持应有的距离;其三,艺术家比较注重个人的创作发展轨迹,有强烈的方法论意识;其四,在文化与思想资源方面,艺术家立足于当代文化的语境,积极地寻求对传统的绘画与视觉资源予以转换,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而如何诠释传统,如何对传统的绘画语言进行“再编码”,如何立足于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同时借助于个人化的创作观念,使作品生成一种新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这也是后传统绘画的难点与价值所在,孙策五年来的绘画创作无疑成为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据此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编辑:赵成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