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首届图兰朵中国留学生毕业巡回展开幕
0条评论 2015-07-03 12:32:5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朱赫 庄泽曦
 \

策展人朱赫
 
当地时间2015年7月2日 下午五时,首届图兰朵中国留学生毕业巡回展,在意大利佩鲁贾市artemiasia画廊开幕,出席本次展览的有佩鲁贾市议会会长莱昂纳多·瓦拉萨诺Leonardo Varasano,佩鲁贾美术学院给副院长卢西亚诺·蒂塔莱利Luciano Tittarelli, IID设计学院院长 玛利亚·卢梭Maria Russo 佩鲁贾市文化中心主席玛利亚·特雷莎·塞弗里尼 Maria Teresa Severrini,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校长若瓦尼·帕乔罗 Giovanni Paciollo。
 
这次展览参展的青年艺术家有谢辉、施展、雷斯嘉、冯凰、黄梓晟、冯中皓、陈剑飞、李昀格、李磊、朱旭、花振洲、庄泽曦、邵义博、卫岩峰以及特邀意大利艺术家martina donati等十五人。展览作品以油画为主。
 
这次展览将是巡回展的首站,展览还将陆续在罗马、广州、上海、北京等四个城市举办,深度展示在意大利学习艺术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水准。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庄泽曦认为:《罗马美术学院留学生毕业展》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较大规 模地由中国留学生共同集资举办的毕业展览,也是自中、意两国间签 订《图兰朵留学计划》以来的第一场留学成果作品展。我们通过这场 对意大利美术教育的成果验收和对意大利中国青年艺术家的集体展 示中,不但可以再次检验我国当代美术教育,审察意大利美术留学产 品,同时还呈现了这群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状态。
 
参展艺术家的‘身份问题’是本次展览所要讨论的重点问 题:无论在中国或意大利,这群在中国境内接受基础美术教育并在 意大利境内接大学美术教育的新兴艺术家都以一种“新物种”的姿 态介入两国的文化环境中。中国文化的长年积淀与欧洲文化的耳濡 目染使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异于两国当地艺术家的新风格与新观念。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以他者身份同时审视西方文化

与东方文化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处在一种尴尬境遇的挣扎。这些作 品在面对传统主题时的表现手法明显带有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痕迹, 并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提供了不少可资竞争的文本。
 
这些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创作题 材上的单一化,与20世纪初的海外中国艺术家一样,由于文化融入 的困难与障碍,鲜有作品介入政治表达与当地时事批判的层面,而 选择对风景、肖像图像的内在讨论上;另一方面是创作手法的多元 化,与国内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不同,这些作品不但紧贴当代西 方学院艺术风格,同时还部分地保有传统中国美术教育的痕迹,这 种多元化明显地体现在展览作品风格的丰富性上。
 
题材上,除了文化障碍外,受中国教育影响的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同样烙印在这群艺术家身上。这种保守主义使得他们不愿与当 地文化进行正面冲突,同时以局外人的的身份尽量避免对当地政治 文化事件的介入。因此对文化冲突的情感宣泄,和对种族隔阂的反 击只能在作品中潜行:冯凰的作品以生活化场景为主,并皆以《回家》为题,记录着海外学子漂泊的生存现状和对离家的伤感情怀; 陈剑飞的作品通过弱化西方城市景观的标志性特征,从而建构一种 《故国》的虚假表象;谢辉通过中国人的视角反复体味、描摹、触摸他所居住的异邦;朱旭则在面对西方景观时借用镜子的元素进行反向观察。艺术家在“身份认同”上的失势与政治的保守主义使得这种诗性表达被迫地挤压出来。
 
同时,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部分艺术家还以一种类似 ‘他者’的视角审视、检验东方文化和东方生活经验。在传统中国式主题的创作中,冯中皓则冷静地将东西方景观置入相同的绘画框架中进行分析。
 
技法上,受到意大利美术教育的影响,艺术创作的形式被打开。除现实主义艺术外,这些艺术家还积极尝试如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行动绘画等创作模式。在以肖像、自画像为主题的作品中,这些新模式的使用让传统题材富有新意。其中,施展的作品试图融合立体派的视觉造型和行动绘画的创作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 东方哲学观),通过与颜料的交流及对抗‘自然地’凝固为最后的 画面;卫岩峰的作品则挪用西方文化符号,并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组合,进行象征主义手法的创作。

本次巡回展的策展人朱赫认为,自上个世纪初始,近百年间出现过多次的留学潮,而在这浪潮中,艺术也从未缺席。艺术界向西方学习虽非迫切,但从艺术史学考量,自清初四王被尊为正统,拟古仿古、过度追求形式,遂成后三百年之颓风。借鉴西方艺术亦是重塑中国绘画创造力之良药,其精神内涵亦与新文化运动相通。徐悲鸿、林风眠包括留洋考察的刘海粟这代人,则仿照西方美术院校建制,构筑了中国美术的现代教育体系,其后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先后抵达巴黎,这两代人在艺术道路上融合东西,试图摸索出一条中国艺术的新道路。但这代艺术家,大多从自身选择出发,很难从整体判断欧洲艺术各种流派的关联与区别。
 
八十年代后期,蔡国强、徐冰、谷文达、黄永砯这代艺术家相继来到欧美诸国。他们所走的道路,虽说是在东西方文化的平衡中寻找机会,不如说其作品一直在寻求欧美艺术界的认可,并使用西方的语言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新的诠释亦或是解构。虽然他们突破了东方式的思维,但在不断地用他者眼光审视东方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异化的危机。
 
而今天这代留学生,留学欧美的时候,国家早已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旧面貌,整个国家的国力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在艺术界,中国艺术品交易量也已成为世界翘楚,各地方都不断兴建新的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学院培养出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对于艺术的话语权仍在西方少数人手中,中国艺术还没有摆脱被拣选的命运。这是留给这代人青年艺术家的使命:即以中国的方式介入艺术。这种方式必然是以中国的传统神韵气质为内在,不否定艺术的当代性,运用东方与西方技法形式进行创作。而从这点出发,我在这群留学生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稚嫩,可能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不成熟之处,对待艺术还充满诸多的疑问。但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对自我身份的强烈认同,并且他们已经敏锐的察觉,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艺术将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不同于盛唐,也不同于民国,更不同于欧洲的“中国”艺术家的新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我们可以期待有朝一日它将成为一种新的主旋律。
 
展览时间:2015年7月2日-7月9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佩鲁贾 artemisia画廊 via alessi n,16
 
展览策展人:朱赫 庄泽曦
 
展览承办:P.E.R 艺术

编辑:赵成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